張家口新聞網訊:“我在整理卡包時發現, 這幾年累計辦理了各類充值會員卡 33張,有的卡只用了一次,有的卡余額多少不清楚,有的卡因門店倒閉不能用了。當時圖實惠沖動消費,現在卻成了負擔。”3月31日, 袁女士致電本報編輯部, 希望通過她的經歷提醒市民, 充值辦卡前多想一想,要理性消費。
3天前, 袁女士收拾背包時, 忽然想起有個大卡包, 里面裝滿了各類會員卡,于是便找來整理。 美發卡、美容卡、足療卡、面包卡、蛋糕卡、飲品卡、洗車卡、繪本卡、游樂卡……袁女士數了數,共33張。其中,不同門店的蛋糕卡4張, 美容卡2張,美發卡2張。 這么多張卡讓她的丈夫有些吃驚,問袁女士是否記得哪些卡里有錢,還剩多少? 這些店是否還開著? 這一問,袁女士有些懵,她拿起卡一張張仔細回憶, 但有的卡時間久,記不清了。 “就拿蛋糕卡來說,4張卡都是在我逛街時進店消費辦理的,只用過一次。 卡里剩多少錢,我記不住了。 ”袁女士說,會員卡上多數有電話,她一一致電詢問,有的被告知需要本人帶卡到店查詢余額;有的店搬遠了,不能退卡;有些電話打不通, 她拿著卡去找店,卻發現門店已不存在了。
袁女士自稱是 “辦卡達人”,一看到充200元返100 元、充 100 元返 50 元等商家的優惠活動就心動。只要有新店開業,都會探店體驗一番,滿意的話,她就辦一張會員卡并充值。 袁女士說:“她過去認為會員價消費比單次結算省錢, 誰知不知不覺中成了浪費, 本為圖實惠辦的卡卻成了負擔。 市民在充值辦卡前要多想想、 多算算,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選擇性、理性地消費。 ”
(王曉娜)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