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涉足公益事業以來,橋東區居民李曉薇、席紅春夫婦一直奔走在獻愛心的路上,他們的身影活躍在各種公益活動中,20多年從未間斷。一年平均做公益十多次,到福利院、養老院慰問貧困兒童、孤寡老人等,為他們送去溫暖。
2020年以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李曉薇和席紅春連續做志愿服務,在崗執勤100多天,個人捐款捐物累計3萬余元。作為橋東區工商聯總商會秘書長,李曉薇積極聯系組織北京和本地企業家慰問街道社區、醫護人員等,送去口罩、手套、防護服、暖貼、棉鞋、食品等價值90多萬元。他們還助力扶貧,先后購買,幫忙銷售蔬菜等農產品20多萬斤。
“一旦走上公益路,認識的圈里人就越多,我時常被那些老公益人感動,為此,也激勵我盡可能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多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李曉薇說。她先后加入張垣之心公益促進會、張家口愛無界限公益促進會、張家口慈善義工聯合會等公益組織,哪里有活動,需要出錢出力,她都義不容辭。
在李曉薇的影響下,兒子席凱也成為一名小志愿者。李曉薇說,孩子小的時候就常常跟著她到處奔波,在他上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和媽媽一起去看望一名殘疾兒童,讓他感受頗深,并說自己寧可不要零花錢,也要給殘疾兒童買新衣服。他還囑咐媽媽,以后給困難兒童送衣服一定要送新的。等孩子上了初中以后,只要有時間就和媽媽一起下鄉,搬運物資、分發物資的體力活兒可以獨當一面。
如今席凱已經大學畢業,回憶起以前和媽媽做公益的日子,他說:“這些經歷是我成長路上的美好記憶,也是我人格塑造的助推器,我會一直保持一顆善良之心,拿上公益的接力棒,繼續前行。”
要說這么多年,李曉薇和席紅春共做了多少次志愿服務,愛心捐助了多少錢,他們確實沒有統計過。前些年,他們資助了一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每個月資助200元,一直持續了6年時間。并且在他們的帶動下,有20多位親戚朋友也加入了公益團隊,經常獻愛心。
生活中,李曉薇一家孝敬老人,和睦鄰里,他們還熱愛運動,一家三口經常在一起打乒乓球,打羽毛球,去健身房,一起游泳等。
“我們一家人在一起運動的時候,都要穿上親子裝,特別有儀式感,運動起來身心更放松。我們還經常做一些好玩的游戲,比如三個人打牌,誰輸了就罰誰做俯臥撐或者其他運動,特別有意思。”說起家庭日常,李曉薇很是喜悅而滿足。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一個積極向上、幸福快樂的家庭氛圍一定會影響孩子,對于兒子席凱,李曉薇評價道:“孩子從小懂事,經常會換位思考,會為別人考慮,尊老愛幼,熱愛生活,積極陽光。”
為了更好地做公益,2023年1月李曉薇還考取了紅十字救護員證,她每年都參加“雷鋒日”獻血小板活動,連續捐獻了7年時間。2023年,李曉薇獲張家口市“文明市民”榮譽稱號。
(記者 張鳳燕 通訊員 武文靜)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