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楊翠香:張家口裁縫手藝人
“楊姐,給我把褲腿改一下,鎖個邊兒;楊裁縫,又忙上了呀,孩子褂子有點肥大,給往瘦小改一下;大姐,大腿根褲子磨爛了,快幫我補個補丁……”在橋西區北新村一市場裁縫鋪,56歲的裁縫楊翠香忙得不亦樂乎。
楊翠香是康保縣人,因家境貧寒初中未畢業就輟學,父母為了讓她掌握一門手藝,18歲就送她到康保服裝廠當徒工。
楊翠香吃住在服裝廠,進行基礎的裁剪、軋衣裳、蹬縫紉機等裁縫工序學習。那時條件差,寒冬里,偌大一個車間里只生一個火爐,根本達不到取暖效果。為了學好技術,她經常晚上跑到車間用下腳料在機器上反復練習,一干就是半夜,晚上氣溫極底但裁縫活又不能戴手套,經常雙手被凍僵凍傷。
兩年后,楊翠香掌握了裁縫所有活計的各種工藝且技藝精湛,便自己在縣城開了裁縫鋪。當時都是人們扯上布找她量身定做,如西服、中山裝等服裝。這樣一干就是20多年,因她手藝好,期間收了30多個徒弟。
十年前,為了照顧來市里上學的孩子,楊翠香把裁縫鋪開到了市里。市里幾乎沒有人做成衣,都是些修改縫補的小活兒。但城里的衣服比較高檔,修補要求也就比較高,別人做不了的,楊翠香都能做,慢慢找上門來的人也就多了起來。
楊翠香邊忙邊說:“現在我孩子大學畢業有了可好的工作,老公也在正式單位上班,家里生活可好了!我現在也有點干不動了,裁縫收入也不多,家里人勸我別干了。可我從學徒到現在30多年,不僅舍不下這份手藝,更舍不下這份縫縫補補的情感,更別提人家夸咱的一句手藝真好了。”
楊翠香裁縫手藝的堅守承載著時代的記憶,也守住了城市的煙火氣。(河山新聞記者 武殿森)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