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謝你們了,在社區的努力下,我們平房區堆放的建筑垃圾清理了!”7月2日,一位居民握著萬全區民主東街社區黨委書記常洪軍的手,感激地說。6月30日,該社區“常洪軍老排長工作室”掛牌成立,成為社區黨組織凝聚退役軍人力量的“戰斗堡壘”和服務社區居民的“連心橋”。截至7月3日,該工作室已幫助居民解決實際問題5件。
常洪軍送別反映問題的老人
民主東街社區有住宅小區21個、平房片區3個,常住人口14313人,其中退役軍人474人(黨員315人),是孔家莊街道12個社區中面積最大、常住人口最多、退役軍人最多、黨政機關最集中、商業網點密布、社情復雜。該社區黨委書記常洪軍曾在部隊服役12年,擔任代理排長職務6年,獲得過省級“千名優秀退役軍人”榮譽稱號。為此,孔家莊街道黨委立足抓主要矛盾、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工作思路,強化黨組織引領,充分發揮常洪軍示范引領作用,于6月30日成立了“常洪軍老排長工作室”,并以工作室為“定盤星”,輻射帶動轄區基層治理能力不斷提升。
社區協調解決平房區垃圾問題,居民代表表示感謝。
“常洪軍老排長工作室”從組織機構、機制制度、服務理念、功能屬性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性思考和全方位布局,整體布局全部突出“兵元素”,著力打造退役軍人之家。組建了以退役軍人為主體、有一技之長的“一排三班”24人工作專班;創新“兵說兵話、兵解兵惑、兵助兵力、兵暖兵心”服務方式,唱響“把社區當軍營、把居民當戰友的”服務口號,全心全意為居民服務。該工作室秉承“社區服務退役軍人、退役軍人服務社會”理念,鼓勵、發動退役軍人積極參與社區基層治理工作。在建立“常洪軍老排長工作室”的同時,依托“不忘初心”“鋼鐵長城”“紅星閃耀”三支退役軍人“能人”志愿服務隊,集中力量辦好民生微實事,常態化開展“軍民魚水情、志愿暖人心”暖心服務活動。明確了宣講政策法規、收集兵情民意、傳承紅色基因、參與雙擁共建、化解矛盾糾紛、協同小區治理、關愛病殘老兵、參加志愿服務、助力文明創建、開展公益活動十項具體工作務。同時,創建了老排長議事廳、心理慰藉室、老兵伙房、紅旗書社、戰友健身吧、退役軍人俱樂部、知行課堂7個功能區,總面積800余平方米,全方位、多層次打造退役軍人溫馨之家。
“老排長工作室”揭牌當天,常洪軍組織工作室成員重溫軍人誓詞。
居民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煩心事,就到‘常洪軍老排長工作室’嘮嗑、尋求幫助。“常書記,我因為去閨女家一段時間,錯過了訂無煙煤,該怎么辦啊?”6月30日,89歲的退役軍人魏發走進“常洪軍老排長工作室”,焦急地對常洪軍說。了解情況后,常洪軍當即表態:“大爺,您放心,入冬第一天,我保證把煤給您送到家,而且不用您跑第二趟。如果這件事解決不好,我就失職了!”常洪軍的承諾,老人因耳背聽得不太清楚,常洪軍又俯身高聲說了一遍。老人臉上的愁容變成了笑容。隨后,常洪軍第一時間給老人協調、解決了取暖煤一事。
老兵伙房
社區無小事,關乎千萬家。7月2日上午,一位居民到“常洪軍老排長工作室”反映,平房片區堆放的建筑垃圾很長時間無人清理,希望社區幫忙解決。接到反映后,常洪軍立即到現場了解情況,及時聯系環衛公司。然而,環衛公司給出的答復是,建筑垃圾不在他們清理范圍內。工作室副指導員郭旭主動認領清理任務,立刻組織工作室的3名成員進行志愿清理。1個小時后,垃圾清理完畢,居民代表到社區表示感謝。
社區協商解決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得到業主認可。
工作室成立后,老兵伙房為轄區80歲以上困難退役老兵免費提供“擁軍餐”,為70歲以上退役老兵提供免費“生日餐”“節日餐”,每季度為獲得二等功以上榮譽的退役軍人提供免費“功臣餐”,每月為70歲以上病殘老兵提供免費“愛心餐”。
“老排長工作室”
7月4日,常洪軍說:“‘老排長工作室’是我們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和諧、力求穩步發展的積極探索,我們將繼續提高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更好地為轄區退役軍人、普通居民提供服務,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行穩致遠。”
■短評
創新服務模式助力基層治理
社區是基層治理的最末端,也是為民服務的最前沿。為推進社區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升基層治理綜合能力,各社區在積極想辦法。
萬全區民主東街社區結合自身特點,創建了“常洪軍老排長工作室”,推出了退役軍人群體與社區治理“雙向服務”新模式。這是退役軍人開展志愿服務、主動回饋社會的一個創新平臺,是新時代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的范例,促進了退役軍人參與基層多元治理、縱橫聯動。
“常洪軍老排長工作室”是民主東街社區多年工作經驗積累的結果,之前,就已組建了“不忘初心”“鋼鐵長城”“紅星閃耀”三支百余人的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工作室以志愿服務為載體,退役軍人沖鋒在前、勇于擔當,實現了志愿精神與軍人品格的相互融合,正逐漸成長為一支奉獻自我、服務社會的硬核力量。
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要讓每個社會細胞健康活躍起來,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將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小問題不解決在萌芽,就會釀成大問題。”常洪軍說,“我們聚焦居民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暢通居民訴求表達渠道,健全源頭預防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居民反映的事一定解決好,否則,就是失職。”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在他們的幫助協調下,轄區平房區堆放已久的建筑垃圾清理了,退役軍人魏發家的過冬煤有了著落……
正如“常洪軍老排長工作室”指導員常洪軍所說,民主東街社區凝聚了“老兵”力量,助推了基層治理。當然,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還需要進一步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充分發揮各層級重要作用,不斷增強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向心力。(河山新聞記者 白君 通訊員 邢鵬飛 賈慧)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