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新聞網訊:今年5月16日, 冀雅君和男友領取了結婚證, 那一刻他們激情相擁, 因為冬奧會, 他們將這一天整整推遲了5個月。但冀雅君說: “這是我們結婚最好的禮物。”
冀雅君, 28 歲, 河北北方學院醫學檢驗學院專職輔導員,本次冬奧會中擔任張家口古楊樹場館群運行團隊、 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志愿者主管, 負責志愿者宣傳工作, 她是志愿者中的志愿者。
與冬奧會結緣, 不得不說起冀雅君的奧運收藏記憶。2008 年, 北京召開奧運會時,冀雅君上初二。 雖然時隔10余年, 她仍然對那時癡癡守在電視機前看奧運、 穿梭于報亭收集奧運相關報紙的激動心情記憶猶新。
當聽說學校遴選志愿者老師的時候, 冀雅君內心瞬間就升騰出 2008 年那團奧運的火焰, “我一定要去!”。
從 “收藏” 到 “輸出”, 冀雅君少年時對奧運精神的理解也在參與志愿服務過程中得到升華。
冀雅君的重要工作就是拍攝志愿者工作狀態、 撰寫志愿服務專報、 挖掘志愿者典型、展示志愿者風采。 因為冀雅君一直喜歡攝影、 喜歡剪輯視頻,平時還會主動學習新聞相關的慕課, 結合輔導員日常工作磨煉寫作技能, 這一切都為冬奧志愿服務打下了堅實基礎。
作為 “志愿者的志愿者”,冀雅君很早就與團隊開始著手制作志愿者信息庫, 三次演練、兩次測試賽也為志愿者宣傳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在賽區, 有時最低氣溫能達到零下二十多度, 看到志愿者們為了更好完成任務, 不穿厚重的羽絨服, 只穿沖鋒衣上陣, 冀雅君經常眼含熱淚。 但她為了抓拍一張好的照片, 來不及戴手套, 手凍得通紅發紫,視頻中的急促喘息聲何嘗又不讓人心疼呢?
無數的照片和視頻, 讓冀雅君對志愿者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從 “00 后” 大學生志愿者到51歲志愿者經理, 他們的故事冀雅君如數家珍, 她感受著大家在參加冬奧志愿服務時發自內心的喜悅和自豪, 也讀出了志愿服務精神的真諦。
正是這樣的動力, 讓冀雅君在 41 個服務日中, 從未缺席, 撰寫志愿服務專報 30 余期, 志愿者宣傳報道推文90余篇, 制作志愿者工作視頻50余個, 學習強國平臺、 央視頻、北京冬奧組委官網、 河北新聞網、 燕趙都市報、 河北廣播電視臺等相繼報道。
在國際志愿者日前日, 冀雅君為了制作送給志愿者的祝福視頻, 與她的戰友們加班加點, 一天只睡了 2 個小時。 當看到那個祝福視頻在志愿者中傳送、 志愿者們欣慰的笑容,她覺得無論多疲憊都值得。
2022 年 4 月 8 日, 北京冬奧會、 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 冀雅君受邀參加大會并榮獲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突出貢獻個人獎。
手捧獎章, 冀雅君流下激動的淚水。 她將自己和獎章的照片發給姥爺, 并說道:“7 年黨齡的小黨員冀雅君給在黨50 多年的老黨員致敬, 北京2022 年冬奧會及測試賽期間,我用鏡頭和筆, 記錄下國家跳臺滑雪中心 387 名志愿者忙碌奉獻的身影和最美的微笑, 這是我一生的榮光, 也是對姥爺不忘初心愛黨精神的一脈傳承。”(記者 孫琪然)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