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國網萬全區供電公司運檢人員來到宣平堡村高大志一家,為他家的供電設備進行檢修。
高大志家住萬全區宣平堡村,經營著一家磨面作坊。這天一早機器就沒了動靜,便撥打了宣平堡供電所的報修電話。不過,工作人員胡鵬輝在上門檢修前,就猜到了毛病應該不在機器本身——他是怎么知道的?
“我們通過智慧異動監測模型,供電所能夠迅速定位故障點,加快故障研判,提升搶修速度,縮短停電時間。”胡鵬輝表示。
宣平堡鄉供電所管轄范圍有三個鄉鎮50個臺區,用戶表計總數9376戶,其中包含企業222家,加上區域內分布式用戶65家,總計負荷達2.594兆瓦。過去,全所12個工作人員幾乎在全年幾乎無休的情況下,維修工單仍然不斷。“大家疲于奔波于各個用電故障現場之間,很多工單任務還經常摸不到頭緒。”胡鵬輝說。
2024年7月,宣平堡供電所作為國網冀北電力首個數字化供電所智慧異動監測模型試點,展開模型的部署和調試,于2024年10月15日成功部署。據悉,該模型主要應用于供電所的數字化管理,可對電表計量異常、光伏發電狀態、線損處理等運行異常數據的監測、分析及管理,實現了從傳統數據處理方式向智慧監測分析的轉變,有效減輕基層管理工作負擔。
“目前,智慧異動監測模型每日能完成對3000多個的配網臺區異常數據監測。”國網萬全區供電公司調控中心主任張仁志說,模型可持續推送并核實處理包括短路、斷線等多種故障事件,通過數字化技術,加快故障研判,提升搶修速度,縮短停電時間,故障處理效率提升約35%,讓我們真正擁有了滲透到用戶級的主動服務能力。”
據悉,該項目是萬全區供電公司數字化‘三年登高’行動的重點任務之一,通過對供電所終端運維大數據的數字化改造,提質增效實現專業賦能、基層減負,切實提升客戶服務的精準性、時效性。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和服務范圍的擴大,智慧監測將在更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供有力支撐。(河山新聞記者 王寧 通訊員 賈函 陳亞靜)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