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電樁建設“把脈”為居民幸福充“電”
日前,我市印發《張家口市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旨在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共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更好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方案》明確,到2025年,我市電動汽車充電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充電服務便利性顯著提高,建成車樁相隨、換充相濟、適度超前、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具備滿足2.5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能力。到2030年,全市基本建成覆蓋廣泛、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有力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建設形成城市面狀公路線狀、鄉村點狀布局的充電網絡,確保農村地區充電服務網絡基本實現全覆蓋,有效滿足人民群眾出行充電需求。
看保障——部門聯動為綠色出行保駕
為確保各項工作順利推進,《方案》要求,各縣(區)要科學預測新能源汽車發展規模和公共充電需求,明確“十四五”期間場站布局規模、建設時序、停車和用地需求、充電容量等關鍵指標。各級各部門要上下聯動,形成合力,為綠色出行保駕護航。
各縣(區)要評估現有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布局及使用情況、老舊設備拆除及換代升級和可用于建設公共充電基礎設施的停車場與存量土地資源,實現科學均衡布局,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在充分預測需求和評估前提下,組織編制充電基礎設施布局建設方案,優先利用存量停車場等土地資源,以新增士地供應方式建設的公共充電站應加強論證。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行政審批局,張家口供電公司要建立聯動機制,涉及空間布局、土地利用和用途管制等方面的內容,應與相應層級國土空間規劃及相關計劃做好銜接。依據國土空間規劃,推動充電基礎設施規劃與電力、交通等規劃一體銜接;結合城際、城市、農村等不同區域特點和電動汽車發展趨勢,適度超前安排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在總量規模、結構功能、建設空間等方面留有裕度,更好滿足不同領域、不同場景充電需求。
看布局——城市面狀、公路線狀、鄉村點狀的充電網絡
《方案》明確,未來我市將以城市道路交通網絡為依托,加快補齊農村地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推進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建設形成城市面狀、公路線狀、鄉村點狀布局的充電網絡,有效滿足人民群眾出行充電需求。
以城市道路交通網絡為依托,以“三中心”(商業中心、工業中心、休閑中心)為重點,推動城市充電網絡從中心城區向城區邊緣從優先發展區域向其他區域有序延伸。到2025年,各縣(區)要建成不少于1個繁華商圈快充站,充電基礎設施不低于停車位20%的示范工程。
各級政府機關及下屬事業單位、企業、產業園區等內部停車場按照不低于15%的車位比例配建充電基礎設施,學校、醫院等其他事業單位按不低于10%的車位比例配建充電基礎設施;大型商場、超市、酒店、賓館等公共停車場配建充電設施的車位比例不低于15%;文化館、會展中心、博物館、地質館、圖書館、展覽館、體育運動場館、市民文化廣場、公園等場所公共停車場按照不低于10%;大力推進城市充電基礎設施與停車設施一體規劃、建設和管理,實現城市各類公共停車場景全面覆蓋,且配建充電設施的車位比例不低于15%。
按照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關要求,加快補齊農村地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實現電動汽車充電站“縣域全覆蓋”、充電樁“鄉村全覆蓋”。到2025年,全市打造不少于1個充電基礎設施“示范縣”,各縣(區)至少建設1個充電基礎設施“示范鄉鎮”和1個“示范村”。
看創新——車網雙向互動等一批新技術加快落地
《方案》要求,充分發揮創新第一動力作用,提升充電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水平,鼓勵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電動汽車與充電基礎設施網、電信網、交通網、電力網等能量互通、信息互聯。
加快換電模式推廣應用。各縣(區)要圍繞工業園區、物流園區、城市轉運等短途、高頻、重載場景,支持建設布局專用換電站,探索車電分離模式,促進重卡領域的電動化轉型。
推廣智能有序充電。研究將智能有序充電功能納入充電樁產品準入管理,加快形成行業統一標準,滿足智能有序充序充電控制策略,推廣智能有序慢充為主、應急快充為輔的社區充電服務模式。
加強充換電技術創新。鼓勵主要應用領域形成統一的換電標準,支持多車型換電互融互通,提升換電模式的通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探索無線充電、自動無人充電等新技術應用。
創新居住社區充電服務商業模式。鼓勵充電運營企業或居住社區管理單位接受業主委托,統籌考慮小區整體充電需求,開展居住社區充電樁“統建統管”,統一提供充電樁規劃、建設、運營與維護等有償服務,提高充電樁安全管理水平。到2025年,各縣(區)分別打造不少于1個新建和不少于2個存量小區的試點社區。
(記者 王寧)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