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市生態環境局圍繞工作職能和《張家口市生態興市、生態強市三年行動方案》任務分工,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以“生態興市、生態強市”為主線,始終保持戰略定力,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
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在2022年冬奧會空氣質量保障經驗基礎上深度挖潛,在氣象條件整體不利、疫情轉段經濟回暖情況下,向體制機制要數據、向管理服務要數據、向精準精細要數據,快速削高值等工作機制,削高值、降總量、控揚塵、查在線、滅火點,對多發、頻發問題進行旁站式監督,專班隊伍常態化巡查監管。實施PM2.5鞏固改善、臭氧污染防治、揚塵污染整治、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行動,高效推進藍天保衛戰,全市上下攻堅克難,穩定鞏固全國“前十”成果。
水污染防治方面。突出“超前”理念,堅持“上下游、左右岸、庫內外、干支流”系統治理。建立國省考斷面水質制度,“一斷面一策”精準落實。實施水資源優化、水環境污染治理、水生態系統修復攻堅行動,深入開展碧水保衛戰。建立密云水庫“兩市三區”、官廳水庫“一市兩區”、永定河流域“三市八縣”聯防聯建聯治工作機制。謀劃實施總氮降解和防控類項目,印發《張家口市白河流域總氮防控攻堅方案》。針對汛期水質波動情況,超前排查風險點,提前采取應急管控措施,絕不讓污水出口入京。
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實施土壤污染防治、地下水污染源頭預防、省級“無廢城市”建設攻堅行動,穩步推進凈土保衛戰。開展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崇禮區、涿鹿縣、懷來縣等國家地下水環境質量考核點位達到目標管理要求。持續鞏固城鄉黑臭水體動態清零成果。“無廢城市”建設穩步快速推進,開創了地方政府、國家部委直屬單位和央企共建“無廢城市”的張家口模式。
生態保護監管方面。中央、省生態保護督察整改工作階段性任務全部完成,積極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行動計劃、考核指標體系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地方立法專件的編制。察汗淖爾生態保護修復項目主體工程全部完工。全力推動赤城縣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配合有關部門制定全市碳達峰實施方案和雙碳“1+N”政策體系。制定印發《張家口市推進林業碳匯工作實施意見》,以林業碳匯為突破口,積極推動生態產品降碳價值實現機制縱深推進。在全省牽頭編制農業領域降碳產品方法學,低碳冬奧賽區案例納入國家發改委雙碳典型案例。成功爭取張宣科技二氧化碳捕集項目列入省級試點示范,推進金融助力碳減排項目建設與碳資產價值實現。
下一步,市生態環境局將繼續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踐行精準科學依法治污工作方針,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污染防治保衛戰,牢牢把握“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總要求,立足建成“首都兩區”,全面提升發展質量效益,為加快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奠定良好生態環境基礎。(鄭媛媛 郭靜嫻)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