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必不可少的基礎性工作。通過環境監測,可以分析污染物種類和分布狀況,明確污染途徑,預測污染變化趨勢,預警可能出現的環境問題。可以說,環境監測人員就是環保工作的‘眼睛’,而環境檢測儀器的作用就是保護好這雙‘眼睛’,并為檢測人員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在全國科普宣傳活動中,楊鐘向大家介紹著自己的工作。
楊鐘是張家口昊源環保設備運營有限公司項目管理部部長,擔負著全市208個空氣自動監測站運維保障管理工作。參加工作以來,他長期奮戰在生產運維一線,為省市相關部門統籌分析天氣污染指數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持。“空氣質量監測設備的核心部分是各種傳感器和分析方法,它們可以對空氣中的各種參數進行測量和計算,如溫度、濕度、壓力、風速、向、顆粒物、氣態污染物、有機化合物、重金屬、放射性物質等。這些參數反映了空氣中的污染程度和健康風險,也可以用于評估空氣質量的標準和等級。”說起自己的專業,不善言辭的他侃侃而談。每天奔走在多個縣區之間忙碌著運維督導工作,哪里有困難就沖向哪里,哪里需要幫助就跑到哪里,這讓他對每臺設備都如數家珍。
中秋國慶雙節,楊鐘又顧不上和家人的團聚,帶著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全市空氣站和污染源在線設備的監測運維任務中。“越是臨近節假日就越要提高警惕,越是取得了好的成績我們就越不能放松。我們作為眾多新時代國企生產者中的一員,要時刻緊繃生產安全和生產質量,這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楊鐘說,在線監測數據質量是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的“命脈”,保障轄區內城市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的正常運行,做好設備維護工作,保證監測數據有效性與完整性放在第一位,才能守護好我們的一片藍天。
作為昊源公司一名黨員,楊鐘更是在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技術方面,他將設備出現的運行、傳輸等各類疑難雜癥及時解決,并耐心地向運維職工傳授寶貴經驗,做到“以點帶面”;在服務質量方面,他建立起運維保障24小時應急值守制度,形成了“一線運維、技術保障、耗材、配件、備機供應、數據審核、后勤保障”等360度全方位、無死角服務體系;在應急處理方面,他建立起“一組、兩區、三隊、十六部”的保障體系,制訂出專項行動方案8個,細化完善各類保障措施70余條,組成聯合技術團隊合力解決關鍵性技術問題,數據審核堅持進行24小時應急值守,各類故障問題均按要求于2小時內解決,更是在遇到“急、難、險、重”的任務時,立刻趕赴現場對設備進行檢修與調試,確保了208個空氣自動站數據傳輸的有效性、連續性和完整性。
十三年奮斗的汗水,澆筑了楊鐘堅守崗位、舍家為業、忠誠履職、迎難而上的精神品格。“未來的工作道路很長,任務也很艱巨,但我和我的同事們將始終保持知重負重、直面挑戰的昂揚斗志,以更加堅定的自信、更加堅強的勇氣、更加堅決的行動,詮釋出環保鐵軍的忠誠與擔當。”楊鐘說。
記者 鄭媛媛 通訊員 王建利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