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代理退保”“以房養老”“投資理財”等方式“套路”詐騙消費者,尤其令老年人“防不勝防”,嚴重侵害老年消費者合法權益。對此,4月6日,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2023年第1期風險提示,提醒廣大老年消費者提高風險防范意識,謹防這三類養老詐騙陷阱。
“代理退保”陷阱是指不法分子非法獲取保單信息后,通過詆毀保險產品、承諾更高收益等手段,鼓動老年人退保并購買所謂“高收益”理財產品。待老年人陷入圈套后,不法分子不僅收取高額“代理維權”手續費,甚至侵占老年人的退保資金。
“以房養老”陷阱是指不法分子打著“以房養老”旗號,誘騙老年人抵押房產購買所謂“理財產品”并承諾給付高額利息。實際上是以老年人房產辦理抵押借款,獲取資金后被不法分子挪作他用甚至揮霍。一旦資金鏈斷裂,老年人不僅無法收回本金、獲得收益,還將面臨房產被強制拍賣的風險。
“投資理財”陷阱是指不法分子打著“國家扶持”“政策補貼”旗號,通過虛構投資理財項目或夸大投資收益,以“低風險、高回報”為噱頭進行詐騙。不法分子首先鼓動老年人“小額投資”,然后按時“高額返利”,進而誘使老年人追加投資金額,一旦收到大額資金便卷款跑路。
針對這三類陷阱,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提示老年消費者牢記三條法則,遠離“養老”詐騙。第一,不信“偏門”不貪“小利”,提高警惕防詐騙;第二,老年人不要被“保本高息”“保證收益”等說辭迷惑;第三,投資理財要選擇正規機構和渠道。
近幾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短視頻、直播形式的普及,各種網絡詐騙案件數量越來越多,其中,老年人因防范意識較弱,常常淪為不法分子的“獵物”。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共立案偵辦養老詐騙刑事案件4.1萬余起,破案39294起,打掉犯罪團伙4735個,追贓挽損308億余元。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已經成為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近幾年,國家相關部門也通過各種形式多措并舉開展打擊整治老年人金融詐騙工作,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法律政策標準和界限,確保精準把握、依法打擊。
對此,銀保監會消保局相關負責人提醒老年消費者,辦理各類金融業務一定要通過正規機構和渠道,不信“偏門”,不貪“小利”,不要被“保本高息”“保證收益”等說辭迷惑。老年人要增強理性投資理財觀念,謹記“投資有風險”,切勿受“高收益”誘惑沖動投資。(宋錦豐 整理)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