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了關于優化條碼支付服務的公告。為落實《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強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管理的通知》要求,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組織會員單位就進一步優化條碼支付服務問題進行了認真研究。公告如下:
一、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更加精準和便捷的支付服務。新設“個人經營收款碼”,用戶可自由選擇使用。用戶使用“個人經營收款碼”,服務不減、體驗不變,賦碼過程免費,并可享受更高效的交易對賬等服務。
二、現行“個人收款碼”不關閉、不停用、功能不變。
三、尊重用戶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會員單位要暢通渠道,加強對用戶的溝通和解釋,避免不法分子借機詐騙。
下一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將指導會員單位,持續完善收款碼服務功能,增強條碼支付安全性,更好地滿足用戶多樣化支付需求,維護用戶合法權益,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此前,在2021年10月13日,央行官網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強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管理的通知(銀發〔2021〕259號)》,從支付受理終端業務管理、特約商戶管理、收單業務監測三個方面入手,對收單機構和清算結構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要求。與此同時,條碼支付也被納入監管,對個人收款條碼的使用規范做出具體規定,并將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人民銀行此前公開表示,人民至上、保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一直是監管部門制定政策的出發點。近年來,公眾對網絡詐騙、網絡賭博等違法犯罪活動深惡痛絕。在公安機關會同金融管理部門開展的相關案件調查中發現,使用出租出售的個人收款碼、改造支付受理終端、申請虛假商戶等是犯罪分子常用手段,給許多個體商戶帶來資金損失。央行出臺相關要求正是為了加強行業管理,堵住漏洞,斬斷非法鏈條,更好地保障個體商戶資金安全,守住老百姓“錢袋子”。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