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農歷春節即將到來,在貴州玉屏縣,不少群眾已開始準備年貨,而糍粑、紅粑、棉菜粑等各類“粑”更是年貨中必不可少的,可謂是“備年貨、迎新年、粑當道”。
剛過臘八,家住貴州玉屏縣田坪鎮白果村的姚蘭珍家已忙個不停,灶臺里燃燒的柴火和一旁的機器轟鳴聲宛如一首首動聽的“交響曲”。這是今年61歲的姚蘭珍正在和家人一起制作過年所需的糍粑、紅粑等各類“粑”。
貴州玉屏縣田坪鎮白果村村民 姚蘭珍:做這個粑粑是我媽媽和奶奶她們一直傳承下來的。
糍粑的制作方法比較簡單,以前打糍粑需要人工打,耗時又耗力?,F在隨著科技的進步,打糍粑這一環節已經被機器代替。蒸好的糯米經過機器的碾壓,再用手卷成一個個大小相同的圓球放置在案板上,隨后再用手把圓球壓制成大小相同的圓餅,最后再用帶有“囍”字的紅章在每一個糍粑上做好標記。就這樣,一個個寓意團團圓圓的糍粑便做好了。
紅粑和糍粑不僅是家家戶戶團圓美滿的象征,更是侗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也展現著玉屏人民紅紅火火過新年的濃厚氛圍。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