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張家口廣袤農村正升騰著發展新希望。作為肩負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使命的駐村第一書記來說,他們正以只爭朝夕的勁頭,奮戰在鄉村振興一線,團結帶領群眾一起,把鄉村變成干事創業的熱土,共同用勞動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連日來,記者走進駐村第一書記中間,聆聽他們的故事和期盼。
鄉村旅游,讓發展路子更寬
隨著氣溫回升,流經宣化區王家灣鄉李家灣村的桑干河,冰封的河面正在解凍。宣化區城管局駐村第一書記楊軒走進村里剛建好的民宿,與村民們暢談今后的發展。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咱們村的目標,等過陣子,村里配套設施建好后,咱們村就會大變樣。”楊軒的話語,給村民帶來信心。
“駐村工作隊帶著我們大伙兒一起干,今年村里的旅游收入肯定會翻番。”村民們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李家灣村依山傍水,風光秀美。擔任第一書記以來,楊軒依托這里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獨特的地理條件,帶領村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打開了一條兼顧經濟與生態、開發與保護的新發展路徑。
2022年初,楊軒與村黨支部班子協商后,決定在桑干河旁修建狼窩露營基地。為了把思路變成現實,楊軒邀請燕京理工學院教師、山野周露營社和精科農業負責人前來實地考察,統籌工作隊資金3.6萬元用于露營基地基礎設施建設。2022年7月,露營基地正式開營,每周接待游客2000人以上,項目運營至今已經為村集體增收3.5萬元,8戶村民通過售賣農副產品人均增收3000元,實現了村集體經濟與村民收入雙增長。
對于今后的發展,楊軒的信心很足。他告訴記者,今年,村里投資200萬元的配套設施也將在4月前完工,其中包括民宿、采摘、水上皮劃艇、房車露營、兒童樂園等。“我們將把李家灣村逐步打造成集旅游、休閑、運動、住宿為一體的旅游勝地。”楊軒說。
黨建引領,讓隊伍更具凝聚力
2月15日,沽源縣小廠鎮仁和堡村舉行了一年一度的“茶話會”。美麗鄉村該怎么建?集體經濟該怎么搞?鄉村振興的思路是什么……這些都是茶話會上全體黨員熱議的話題。
“抓黨建就是抓隊伍,就是我們推進工作的關鍵和前提。”中國銀行河北省分行駐村第一書記靳元力說,工作隊正從宣傳黨的政策、加強基層黨建、強村富民、提升治理能力、為民辦實事五個方面開展工作。
仁和堡村由腦包懷等六個自然村組成,村內產業以蔬菜種植為主。為了讓村民的腰包更鼓,靳元力和其他駐村干部突出黨建引領,積極探索產銷融合發展,成立了村辦商貿公司,線下線上銷售當地特色農副產品,不到2年時間,為村集體增收22萬元,全村人均純收入也達到17993元,較上年增長9.6%。
“打心眼里我們只想為老百姓多做一些好事和實事。今年,我們將充分發揮黨員干部‘領頭雁’作用,把組織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持續夯實鄉村振興的產業支撐,讓黨建工作為鄉村振興‘添把火’。”談起下一步工作打算,靳元力信心滿滿。
產業振興,讓村民生活得更好
鞏固脫貧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也是省農業農村廳駐陽原縣揣骨疃鎮籍箕疃村第一書記張立辰著力最多的工作。
建設谷子產業集群項目,村民預定谷種700袋,能種1200畝地;春播玉米種子96袋,能種玉米100畝;省財政投入200萬建設肉羊養殖小區,已經完成預算造價、圖紙設計;建設智能連棟溫室葡萄棚項目,目前已經完成現場勘察……這段時間,張立辰說起村里的產業項目,如數家珍。
籍箕疃村肉羊存欄量高,但卻存在戶內圈養、禽畜同欄、糞尿滿院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張立辰積極組織養殖戶參加規模化養殖培訓,組織大家外出學習考察,轉變大家的老思路、舊觀念,增強了大家規范養殖的信心。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張立辰盤算,今年村里要立足肉羊養殖產業項目,大力推動全村肉羊產業發展,讓養殖戶都“發羊財”,走出一條群眾增收致富、鄉村產業發展、集體經濟壯大的“羊”光大道。
精細治理,讓鄉村更加宜居
泥土路變成了硬化路,主街道實現了綠化亮化,環境衛生明顯改觀……說起橋東區東望山鄉葛峪堡村的變化,村民們都向記者豎起大拇指。
葛峪堡村交通便捷,水資源豐富。為進一步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2022年,東源熱力駐村第一書記陳培強帶領隊員實施了常峪口蔬菜大棚項目、果子溝鄉村振興示范村項目、葛峪堡農產品加工示范園項目。目前,各個項目穩步運營,覆蓋全村所有脫貧戶和監測戶。
此外,葛峪堡村與張家口銀豐科技農業有限公司聯手,打造了種養結合項目。該公司在村內流轉1118余畝土地統一種植中草藥、蘿卜和青貯玉米,涉及256戶村民,年增收60余萬元。
目前,葛峪堡脫貧戶和監測戶醫療參保率100%;健康扶貧政策得到普及,村民們的日子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新的一年,我們要進一步培強特色產業,有效滿足村民的生活需求,將努力把葛峪堡村建成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農村。”陳培強說。(記者 亢春寧 通訊員 楊志楠)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