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新聞網訊 7月21日,省農業農村廳農業生態環保監測總站聯合張家口市農科院、張家口市農業環保站、張家口宣化區和張北縣農業農村局,分別在宣化區賈家營鎮雙印子村和張北縣大河鎮中華村,開展了“中國起源作物谷子和燕麥基因多樣性的農場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項目”參與式機制調研及培訓工作。市農科院谷子和燕麥專家就地方品種保護性種植提供了田間技術指導。
調研中,與會人員就谷子和燕麥傳統食品傳承、新產品研發及價值鏈提升、弘揚農耕文化等多方參與式機制與章程進行了研討交流。為進一步推進項目落實落地夯實了基礎,為當地發展地方特色農牧產業、助力鄉村振興開辟了新途徑。
據悉,“中國起源作物基因多樣性的農場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項目由聯合國糧農組織與中國農業農村部共同組織實施,旨在實現中國起源全球重要農業和糧食作物地方品種農場保護與可持續利用主流化。目前,全國已遴選出中國起源的水稻、大豆、谷子和燕麥四類作物,其中,谷子和燕麥兩類作物由我市農科院負責。(記者 宋維根 通訊員 楊振華 郭亞麗)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