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渤海新聞網消息(記者 韓冬 通訊員 楊冶)公路是鄉村興業致富的重要依托。今年以來,我市以“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為目標,精準謀劃農村公路建設改造項目,全年計劃建設改造“四好農村路”400公里。依托縣鄉村三級“路長制”,努力推動管理養護提質增效,不斷夯實安全運營基礎,全力打造外通內聯、安全便捷的農村公路網絡,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交通動力。截至6月底,全市已完成建設改造任務211.6公里。
■建設改造升級,幸福路越走越寬
“以前運菇心里總嘀咕,生怕道路顛簸損耗大,現在道路平坦了,冷鏈車跑得又穩又快!”遵化市平安城鎮西李莊子村菇農李國強將最后一箱香菇搬上車,望著平坦的柏油路面,回想起原來破損不堪的村主干道,臉上難掩笑意。
農村公路建設改造的高效推進得益于唐山市交通運輸系統的“三早”,即早著手謀劃、早定項目盤子、早開展前期工作。全系統早在2024年四季度就已著手啟動新一年工作,充分考慮雨季、夏收、環保等不利因素,精準制定時間表、任務圖,狠抓各個施工環節,確保各項前期工作在時序上實現無縫銜接。針對建設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卡點問題,市、縣兩級交通運輸部門充分發揮牽頭抓總作用,構建起高效的溝通協調平臺,保障了農村公路建設改造的順利進行。
■科技賦能,管養水平提速增效
在豐南區農村公路綜合指揮中心大屏幕前,工區養護負責人佟立偉正在通過系統派發工單,安排附近養護工人立即對唐津運河景觀路一路段路面掉落的樹枝雜物進行清理,以確保過往車輛安全通行。
“以前巡查道路全靠人工,效率低還容易有遺漏。現在有了這些高科技設備,路面上的裂縫、坑洼等問題,都能及時發現并處理。”佟立偉介紹道。在農村公路綜合指揮中心,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豐南區構建了集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運營為一體的信息網絡系統,通過智慧路長APP實時定位查看在線巡查人員工作狀態,利用AI病害識別設備自動檢測路面問題,實現農村公路資產管理數字化、養護管理智能化,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養護成本。
除了智慧管理,農村公路的高效管養離不開5652名路長的各司其職,“路長制”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全市交通運輸系統大力宣傳貫徹《唐山市農村公路條例》,吸收鄉、村級路長參與農村公路安全保護能力建設,制定愛路護路鄉規民約、村規民約,建立健全路產路權保護隊伍,抓好抓實治超工作,規范限高限寬等物防設施設置,強化農村公路路政執法工作,依法治路護路機制持續健全。
■示范帶動引領,物阜民豐產業興
2025年上半年,全市開展省美麗農村精品示范路創建工作,縣區農村公路管理部門精心實施路基、路面、橋涵、安全設施等日常巡查和養護,大力整治路域環境,粉刷路樹及時更換三樁,施劃標志標線,全面清理路域內垃圾,創建公路基礎好、路域環境美、服務效果優的省級美麗農村路,計劃向省級推薦美麗農村精品示范路22條、202公里。
同時,“四好農村路”的建設也大大提高了全市城鄉客運一體化水平。目前我市建制村通客車率、縣城30公里范圍內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運行率達100%。全市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水平均達到5A級,全部實現全域公交。全年計劃新增客貨郵合作線路5條、站點28個,力爭新創建1個省級農村物流服務品牌。截至目前,已開通客貨郵合作線路4條、完成客貨郵站點23個。
目前,豐南區構建了5個縣級物流中心、18個二級物流服務站、283個村級電商服務站,形成覆蓋縣、鄉、村的三級農村物流網絡,打通了鄉村交通與特色產業融合發展“最后一公里”。灤州市大力推進“運郵結合”,實現了區域農村物流服務網絡與干線物流網絡的有效銜接。曹妃甸區通過創新“農村公路+美麗鄉村”模式,帶動了十里海河豚小鎮、桃葡水鎮等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美麗鄉村示范帶和示范點的建設,實現了“修好一條路、發展一片產業、帶動一方群眾”,撐起了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的新希望。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