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的廢舊鉆頭利用率讓老鉆頭“再生”;“芯片血液”完成80%裝置國產化率;自主研發的“巨無霸”讓原料利用率提升20%以上……
這組數字背后,一場由技術創新引領的綠色變革正在滄州上演——
滄州智造借“綠”駛入新賽道
記者 呂坤 攝影 陳雷
▲精益求精成就“隱形冠軍”
在千米地下“穿針引線”
近日,滄州格銳特鉆頭有限公司車間內,30臺數控機床奏響“智能制造交響曲”,墻上的數據看板如同“智慧大腦”,實時跳動著設備狀態、能耗指標等數據。在成品展示區,公司副總經理張微手持一款復合鉆頭,如數家珍:“這款專利產品融合工業設計美學,能在千米地下‘穿針引線’,讓復雜地層鉆井效率提升40%?!弊鳛閬喼蘧劬Ы饎偸瘡秃掀@頭領軍企業,格銳特用20年打磨出“再制造”金鑰匙,通過產學研合作開發的再生技術,讓廢舊鉆頭重獲新生。
再制造不是翻新,而是脫胎換骨的重生。格銳特每年投入超千萬元研發資金,與京津冀再制造產業技術研究院等機構深度合作,構建起從逆向檢測、激光熔覆到性能強化的完整技術體系。如今,這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不僅將廢舊鉆頭利用率提升至70%,更牽頭制定行業國家標準,帶動滄州再制造產業集群年產值突破百億元,形成涵蓋石油裝備、工程機械等領域的循環經濟生態圈。
萬噸重器“點綠成金”
足足30米高的“鋼鐵巨獸”發出低沉轟鳴,河北宏潤核裝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5萬噸垂直熱擠壓機正在創造奇跡。這臺總高30米的擠壓機,地上15米的墨綠色模組是其擠壓系統,地下的15米,則密密麻麻有序排列著高低壓管道,為擠壓系統提供強大動力。通紅的鋼錠在萬噸壓力下如面團般延展,13米長、重量超過25噸的大口徑無縫鋼管可以一次成型。
讓宏潤人驕傲的不僅是擁有了這臺目前全球工作缸開口度最大的擠壓機,更是公司擁有這臺設備的全部知識產權。
傳統工藝要反復加熱十幾次,如今實現一次性擠壓成型,能耗直降60%。這臺自主研發的“巨無霸”成為宏潤公司撬動綠色轉型的支點,讓原料利用率從50%躍升至70%以上。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與宏潤公司深入合作,依托5萬噸垂直擠壓機,研發適用高溫火電裝備的新材料。經過49輪次不同規格擠壓工藝試驗,名為G115鋼的新材料成功被加工成蒸汽管道。此舉攻克了長久以來百萬千瓦火電機組鍋爐蒸汽無法超越620℃的技術瓶頸,在國家能源科技示范重大工程項目的實際應用中,應用G115鋼的電站鍋爐蒸汽溫度可提升至目前世界最高的631℃,與之前商業運行最先進的1000兆瓦二次再熱超超臨界機組供電煤耗相比,每臺機組每年可節約標煤約12.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26萬噸。宏潤公司自研裝備不但實現了自身“含綠量”的提升,還促進了綠色材料研發,帶動行業的綠色升級。
“百萬顆珍珠找不到一粒沙”
80米高的銀色精餾塔刺破蒼穹,密布管廊如銀色血脈輸送著“工業血液”。在滄州華宇特種氣體科技有限公司,全國單套產能最大的硅烷氣裝置正加速國產替代進程?!半娮蛹壒柰闅饧兌冗_99.9999%,相當于百萬顆珍珠中找不到一粒沙子。”公司總經理徐立勇形象道出了技術突破之難。這家企業自主研發的反應精餾歧化技術,讓三塔合一的創新設計將蒸汽消耗降低30%,生產成本較行業平均水平直降兩成。
作為晶圓制造的“隱形冠軍”,華宇特氣年產5000噸電子特氣項目填補了北方空白。其產品廣泛應用于半導體、光伏等領域,投產后年產值可達20億元。在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這樣的“專精特新”故事不斷上演——5大產業集群、8條特色產業鏈構筑起“科研+小試+中試+生產”全生命周期體系,化工新材料與電子化學品等戰略新興產業正拔節生長。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