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唐山,陽光和煦,微風不燥。在唐山市截癱療養院內,全國人大代表、唐山市截癱療養院院長楊震生正和工作人員們圍坐一起,傾聽大家的意見建議。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希望楊院長把自己的心聲帶到全國兩會。
“楊院長,現在都在說‘讓數據多跑腿’。我覺得咱們養老服務工作也能引入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把我們的護理人員培訓好,為養老服務工作作出貢獻。”唐山市截癱療養院工作人員賈蓉蓉說。
“這個建議非常好。我們應該大力推進‘數據+養老’,推進各方數據共享,讓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實現養老服務監管規范化、精準化、智能化。”楊震生說。
在截癱療養院工作多年,楊震生對養老事業有著深厚的感情和獨到的見解。他深知,在基層,養老機構普遍缺乏醫療資源配套,老年人的康養質量亟待提高。對此,楊震生認為:“要充分運用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推行“互聯網+監管”,完成相關人員信息備案,實現跨地區互認和綜合監管,不斷提高養老服務質量水平。”
楊震生(左)正在與休養員張樹奎進行交流。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邢丁 攝
“楊院長,您來了!”在療養院陽光房,71歲的截癱休養員張樹奎看到楊震生,臉上露出了笑容。
“最近感覺怎么樣?有沒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楊震生關切地問。
“挺好的,楊院長。就是有時候想出去走走,曬曬太陽。”張樹奎回答道。
“沒問題,張大爺。等天氣再暖和點,我就安排人陪您出去散步。”楊震生微笑著回應,同時拿起筆在筆記本上認真記錄下來。
這樣的場景,在唐山市截癱療養院幾乎每天都在上演。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楊震生始終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特別是截癱休養員這一特殊群體。他深知,自己的職責不僅是為他們提供醫療和生活上的照顧,更要用情用心關懷,讓全社會共同關注這個群體。
楊震生正在與院內醫護人員面對面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聲和需求。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邢丁 攝
為了更好地履行職責,楊震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始終堅持深入基層調研。他走進社區、養老院、醫院,與老年人、養老護理員、醫護人員面對面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聲和需求。
在調研中,楊震生還發現,養老護理員隊伍的建設也亟待加強。他們作為養老院輔助性工作人員,在一定程度上為患者及家屬解決了后顧之憂,大大減輕了養老機構專業人員的工作壓力。但與此同時,養老護理員市場也存在制度不完善、管理混亂等問題。就完善養老護工培訓體系,楊震生建議,應該堅持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各界參與,探索開展訂單式培訓、定向培訓、校企聯合培訓等模式,明確培訓科目和專業教材,并設立實訓基地,推動養老護工隊伍整體素質提升。
楊震生正在與院內醫護人員面對面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聲和需求。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邢丁 攝
在與群眾的溝通中,楊震生始終保持著謙遜和真誠的態度。他耐心地傾聽每一個聲音,認真地記錄每一條建議,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神圣職責。
兩會前夕,楊震生的筆記本上已經密密麻麻地記錄了許多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他將這些寶貴的民聲整理成一份份提案和建議,準備在兩會上為養老事業發聲。
閑暇之余楊震生也會走進圖書館學習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邢丁 攝
“我要把群眾的心聲帶到兩會上,為養老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楊震生堅定地說,“我相信,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共同努力,一定能夠讓老年人過上更加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
撰稿:金宗明
攝像:邢丁
后期:杜宇昕
海報:杜宇昕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