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友化纖“紐扣排名”全球第一;河鋼全球首條氫冶金綠色汽車板連鑄生產線投產;秦皇島港口工業旅游區躋身國家4A級旅游景區……最近一段時間,好消息頻傳。
河北省國資委監管企業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以產業“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高質量發展的國企實踐在燕趙大地不斷書寫。
三友化纖循環再生纖維生產現場。李勇 攝
“吃進”廢舊衣物,“吐出”白色或黑色的再生纖維,在唐山三友集團興達化纖有限公司生產線上,一件件舊衣獲得了“新生”。
“綠色是發展底色。我們堅持發展循環經濟,開發出了不同廢紡含量比例的循環再生纖維,實現了規模化量產,并走向國際市場。”三友化纖產品研發部部長劉輝說,目前,循環再生纖維產能為4萬噸/年,廢紡含量可高達50%。
日前公布的2024年Canopy紐扣排名報告顯示,唐山三友化纖獲得33枚紐扣,含“綠”量十足,在再生纖維素纖維供應商中排名第一。Canopy作為一家國際非營利性環保組織,其發布的紐扣評級報告頗具影響力,是時尚界評估纖維采購的首要工具,助力全球550多家品牌商、零售商決策。
唐山三友化纖獲得33枚紐扣。資料圖
三友化纖不斷探尋綠色發展密碼,開發出以廢舊紡織品為原料的循環再生纖維,以竹材為原料的玉竹纖維、竹代爾纖維,以菌草為原料的菌草纖維,在全球時尚行業不斷掀起綠色風潮。
向綠而行顯擔當。河北省國資委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扎實推動傳統產業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邁進。截至目前,19家所屬企業獲評重點行業環保績效A級,建成國家級綠色工廠17家,省級綠色工廠13家,噸鋼碳排放較峰值累計降低13%。
在河鋼集團,全面綠色轉型不斷實現新突破,由“綠色制造”向“制造綠色”轉變。2024年12月16日,全球首條氫冶金綠色汽車板連鑄生產線在河鋼集團張宣科技投產,為全球汽車制造業實現“雙碳”目標探索新路徑。
錨定打造鋼鐵行業的綠色樣板、創新標桿,“逐綠向新”的生動實踐在河鋼集團“多點開花”。
全球首條氫冶金綠色汽車板連鑄生產線上,火焰切機對板坯進行切割作業。羅文琛 攝
唐鋼“雕琢”長流程工藝設計,全流程應用130多項綠色制造技術,污染物排放較行業超低排放標準再下降10%;邯鋼實施20項“極致能效”推廣技術,追求極致成本、極致效率;石鋼建成國內首家“全廢鋼電爐短流程”綠色低碳特鋼企業,以廢鋼為原料,以電和天然氣為主要能源,實現零煤、零焦清潔生產……
綠色低碳發展成果,離不開科技創新,也得益于研發投入的快速增長。河北省國資委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深入開展國企研發投入“三年上、五年強”專項行動,研發投入持續保持剛性增長,研發投入強度由行動之初的1.0%提升至目前的3.13%,位居全國省級國資監管企業第一方陣。冀中能源集團旗下石家莊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研發投入持續增長,新研制的國內首臺礦用防爆鋰電池齒軌車,為煤礦井下軌道運輸綠色解決方案提供了新選項。
秦皇島港西港區。歐振國 攝
綠色蝶變的故事不斷“上新”。走進秦皇島港口工業旅游區,藍天碧海,巨輪臥波。碼頭邊上,裝船機像鋼鐵巨獸般矗立,傳送帶飛速運轉,將煤炭源源不斷地輸送向貨船,奏響一曲工業與自然的交響樂;口袋公園里,曾經的工業生產老物件點綴在綠地之間,自然景與工業風融合;西港開埠地內,斑駁的紅磚墻、充滿年代氣息的老建筑抬眼可見,人們在縱橫交錯的鐵路邊漫步徜徉、在咖啡館里休憩……這里不久前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河北港口集團按照工業風、港口范、時尚感的設計思路,將老港口原來的廠房、倉庫、機械、鋼軌等保護起來,在此基礎上進行景觀設計,打造了以西港開埠地為“核心”、東港區和西港集裝箱港區為“兩翼”的景觀格局。
秦皇島港口工業旅游區觀景臺。河北港口集團供圖
“良港+美景”成了這里亮麗的生態名片。百年港區的華麗蝶變,也映照出國企向綠而行的不懈探索。
“我們將綠色作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推進全產業、全鏈條綠色低碳轉型。”河北港口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孟博介紹,秦皇島港煤三、四、五期碼頭獲評全國首家“五星級”綠色港區,集團成為國內擁有“五星級”綠色港口及干散貨綠色港口數量最多的港口企業。
綠色低碳之風不止于此。河北建投集團2024年1至11月新能源發電量121億千瓦時,增添“綠電”比重;河北高速集團6個基層站點通過零碳認證;唐山三友集團高端電子化學品產業園項目打造綠色制造體系……
河北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省國資委將推動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培育壯大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書寫更加優秀的“綠色答卷”,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來源: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劉朋朋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