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青新聞網訊 近年來,石家莊市井陘縣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冷水魚養殖,良好的經濟效益促進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在縣域特色產業的發展中,一些當地青年也投身其中,為家鄉的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上坡頭村的退伍女兵趙梓萌就是其中一位。從2009年開始,趙梓萌走上了養殖鱘魚的創業之路,她開直播做電商不斷拓展銷路,注冊綠色標識提升品牌價值……讓井陘的鱘魚出現在我省各地乃至全國老百姓的餐桌,打響了家鄉漁業品牌的知名度。
【創業】
由于技術欠缺,首次孵化魚苗遭遇失敗
今年38歲的趙梓萌,是井陘縣威州鎮上坡頭村人,大學畢業后,她先是經營了一家服裝店,隨后參軍入伍,退伍后又跟著親戚做起了煤炭生意,經常親自跟車送貨,在河北山西之間往返。
“那會兒都沒個小姑娘的樣兒,爸媽都心疼我。”趙梓萌說,擔心自己過于勞累,父母便給出了轉戰水產養殖的建議。于是,鱘魚養殖成為了趙梓萌的創業項目。
威州鎮坡頭、上坡頭村一帶,泉眼密布,水資源充沛,冷水魚養殖條件得天獨厚。不過,聊起十幾年的創業過程,趙梓萌說得最多的就是“不容易”。
2009年3月份,趙梓萌從北京引進鱘魚卵孵化魚苗。為了精心照顧第一批魚苗,趙梓萌和母親輪流值班投喂餌料,其間沒睡過一個安穩覺。然而,由于技術欠缺,兩個月的時間第一批魚苗相繼死亡,投入的幾十萬元也打了水漂。
要強的趙梓萌頂住壓力,購進了第二批魚卵,并向其他專業養殖戶請教。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懈努力,第二批魚卵終于孵化成功。“一開始確實不容易,后來慢慢好起來了,成活率能達到80%,現在想想,那時候最有成就感了。”趙梓萌感慨地說。
【發展】
為了擴展銷路,她赴京津等地介紹鱘魚
隨著趙梓萌養殖鱘魚成功,也帶動周邊不少村民開始走上鱘魚養殖的道路。
然而,伴隨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鱘魚不可避免地產生了滯銷。看到心急如焚的村民,面對滯銷的窘境,趙梓萌帶著全村人的希望,走上了擴展銷路的艱辛之路。
她奔赴石家莊、北京、天津、山西等地,走訪水產批發市場,到處發放資料,介紹井陘鱘魚的優點,說的嘴上長泡了仍在堅持。趙梓萌的執著終于感動了北京市幾家水產批發市場負責人。隨后,幾位負責人在她的帶領下,來到村里實地查看鱘魚養殖情況并給予了肯定,從此與趙梓萌展開了長期合作。
幾年間,隨著銷路的不斷擴展,趙梓萌及村里其他養殖戶精心飼養的鱘魚,逐漸有了名氣。來自井陘縣、石家莊市區乃至山西陽泉等地的居民專門驅車前來品嘗鱘魚。與此同時,辦事靠譜、為人實在的趙梓萌,也通過逐漸壯大的朋友圈,將鱘魚銷往了石家莊市乃至河北省的眾多大型商超。
開直播做電商,提升家鄉漁業品牌影響
趙梓萌告訴記者,在自己的創業過程中,她親歷和見證了家鄉水產養殖業的變化與發展。
2023年,井陘縣投資5000余萬元,整合27家養殖戶及周邊旅游資源,建成了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農文旅融合項目“鱘味坡頭”。借此機遇,趙梓萌籌備建立了自己的商城,還開始了直播,成功打通“電商+商超+直供”立體銷售渠道,讓井陘的鱘魚出現在全省乃至全國老百姓的餐桌上,打響家鄉漁業品牌知名度。
記者見到趙梓萌的時候,她正在鱘魚產業園里的直播基地進行工作。“我們現在每天直播,上下午各一場,銷量還不錯。”趙梓萌帶記者參觀了直播間,臉上洋溢著自豪感。
“這些年隨著縣里打造綿蔓河濕地經濟帶,井陘漁業產業迎來了新機遇,我覺得回村創業是個正確選擇。”趙梓萌告訴記者,“不僅如此,縣里也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勵大家回鄉發展,這無疑給我們這些回鄉創業者吃下一顆‘定心丸’。”
【未來】
挖掘鄉土資源,延伸產業鏈推高端產品
今年春節期間,在威州鎮坡頭村的鱘味巷舉辦了特色民俗活動,熱鬧的場景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打卡。而這只是當地發展特色產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井陘縣通過孵化文旅項目、壯大文旅產業、開拓文旅市場、招攬文旅人才,不斷探索“生態為本、文化為魂、農旅融合、產業賦能”的鄉村振興路徑。
隨著越來越多的優惠措施推出和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趙梓萌也在思考著如何讓鱘魚品牌走出去,“后期要圍繞鱘魚產業園挖掘鄉土資源、放大特色價值,拓展打造餐飲、研學、旅游、休閑娛樂等項目。”
目前趙梓萌已經注冊了自己的商標,實現了一魚一碼可溯源標識,注冊了國家漁業部門的“水生野生動物”綠色標識,在帶動銷量的同時,逐步實現了品牌價值。
“我還計劃向高端延伸全產業鏈,推出魚子醬、魚膠粥等高端產品,深挖產業發展之路,讓鱘魚產業脫胎換骨。”趙梓萌信心十足地說,她還希望通過自己的能量,在讓鄉親們致富有更好保障的同時,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記者手記】
用新理念新技術,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在和趙梓萌聊天的過程中,給記者留下的最大的感受就是她那種不服輸的干勁和洋溢在臉上的自信。她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在鱘魚養殖的道路上趙梓萌一步一個腳印地踏步前行。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需要更多的青年人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技術促進鄉村發展。
對于廣大青年而言,鄉村正是一條創業發展和實現人生價值的新賽道。抓住機會,拿出“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拼勁兒、闖勁兒、干勁兒,奮勇向前、爭當先鋒。正如趙梓萌說的“我做得還不夠,還需要繼續加油”,廣大青年要在美麗鄉村的建設上,在鄉村振興的賽道上跑出“加速度”、干出好成績。
【青年名片】
本期“筑夢新時代 共繪新圖景·奮斗吧青年”的主人公是一名“85后”女生。
趙梓萌,1986年出生。河北千鱘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從軍營到回鄉創業,從門外漢到養魚人,從小魚塘到產業化,靠的就是不服輸的膽識和氣魄。
在鄉村振興的路上,她一步一個腳印奮勇向前,用行動展示著軍人的責任和擔當,用汗水呈現不一樣的青春和使命,為農民增收致富拓寬渠道,助力鄉村振興。
【縣域名片】
近年來,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井陘縣坡頭村鱘魚養殖場從最初的3家發展成27家,再到后來建成了占地530余畝、養殖塘3.5萬平方米,年產冷水魚100萬斤、年創經濟效益達1500余萬元的鱘魚產業園,極大地推進了規模養殖、規范養殖,使得產業園更加規范化。
2023年,坡頭村利用鱘魚產業園改造提升契機,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并依托優美風光將“產地變景區”,提升了鄉村產業融合發展能力。接下來,威州鎮將繼續依托鱘魚產業園,深入挖掘鄉土資源、放大特色價值、延伸產業鏈條,將旅游休閑、民宿等項目落地,推動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高效發展,進一步做大做強鄉村產業。
文/河北青年報記者韓會欣、韓兵
攝/河北青年報記者韓會欣
供圖/趙梓萌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