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牽人民,春暖唐山。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走進唐山大地震后建設的第一批安居工程小區——祥富里,再訪老街坊,再話新故事。
“一老一小”兩頭牽掛,一頭是“夕陽”,一頭是“朝陽”,關系著社區大家庭穩穩的幸福。
喜見老舊小區向智慧社區邁進了一大步,一件件可觸可感的民生實事,一張張燦爛的百姓笑臉,描繪出幸福的生活圖景。
航拍唐山祥富里社區。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邢丁 攝
70后陳林靜的“智慧范兒”
“走,走,看看智慧系統。”居民陳傳君招呼著大伙兒來到祥富里社區,掏出手機打開小程序,打開了話匣子。
“大事兒小事兒,大家都可以通過‘智慧祥富 幸福家園’這個系統反映給社區。”唐山市祥富里社區黨總支書記陳林靜邊打開系統邊說,小到幫忙買菜、代繳水電費,大到更換房屋保溫層、環境改造提升,居民們反映的事兒都能得到及時妥善處理,這是解決百姓急難愁盼問題的又一創新舉措。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最小單元,祥富里社區直接面對的是4557戶居民。怎么服務好社區大家庭?“智治!”陳林靜答得干凈利落。她所說的“智”就是——網格化管理。
網格化管理是基層治理的重要抓手,祥富里社區的89棟住宅樓,劃片到9個網格中,社區黨總支還特別注重發揮樓棟支部和廣大黨員群眾的作用,將支部建在樓棟,將黨小組建在樓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我們正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陳林靜說,在網格員的帶動下,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越來越高,志愿者隊伍不斷壯大,在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中暢享美好生活。
新時代的基層發展,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讓人民生活幸福”。
“總書記視察祥富里社區時指出,社區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要健全社區管理和服務體制,整合各種資源,增強社區公共服務能力。”陳林靜說,這份沉甸甸的囑托,自己和社區黨員干部始終牢記心間。
唐山祥富里社區書法隊成員展示書法作品。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馮立華 攝
10后楊雨涵的“文化味兒”
你的爺爺奶奶,是這樣的嗎?
談笑間,書法愛好者們揮毫潑墨,拉開“文化大餐”的序幕。
“和爺爺奶奶們一起寫書法,我感覺很特別。”10歲的楊雨涵是書法隊的新晉隊員,她說一筆一劃臨摹間,涉及到的起筆、轉筆、頓筆、收筆,爺爺奶奶們會把要點講得很細致。
只見,大家運筆如飛。“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個黨的二十大金句躍然紙上。
“國家大事兒,我們時刻關注著呢。瞅,我們精氣神兒不錯吧,居民日子好了,精神家園建設也要與時俱進。”唐山市祥富里書法隊隊長董桂明介紹,“文明堂”“書香齋”“文化廣場”等一批有特色的文化陣地,滿足了居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明了文化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的地位作用,明確了“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重大任務。董桂明感慨:“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讓人民生活更幸福,我們老有所樂、老有所學的勁頭兒也更足了。”
“一起合張照吧,擁抱新征程。”書法隊中不知道誰喊出了這么一句話,很快得到了大家的響應。
“1,2,3,爺爺奶奶們,笑一個!”楊雨涵按下快門,一張容納了書法隊笑臉的“文化味兒”合照就此定格。
唐山祥富里社區腰鼓隊成員跳腰鼓。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邢丁 攝
50后楊玉冬的腰鼓舞
美好的愛好,生活的新樣態。
咚,咚咚咚,咚咚,一群年過六旬的阿姨們拿起鼓槌伴著鼓點起伏,鮮艷的紅綢上下飛舞……
“打起鼓來,很有力量。這就是我們的舞臺,全民的舞臺。”唐山市祥富里腰鼓隊隊長楊玉冬滿臉自信地說,這展示的是新時代老年人的風采,大家還結下了深厚的姐妹情。
這些年,在祥富里有不少像楊玉冬一樣的老年居民正因豐富的文體活動而受益。
一直以來,祥富里積極探索創新社區工作方法,社區用紅色教育活動凝聚民心,用傳統節慶活動和諧鄰里,用群眾文體活動激發活力,用文明創建活動美化家園。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