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在冬奧組委會統一組織下,北京市和張家口市聯手做了一場漂亮的綠色、低碳冬奧會。”2月18日,在2022北京新聞中心舉行的美麗中國·綠色冬奧專場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王金南接受長城新媒體記者專訪時表示。
美麗中國·綠色冬奧專場新聞發布會現場。2022北京新聞中心供圖
中國政府全面落實綠色辦奧舉措,充分改造利用鳥巢、水立方、五棵松等原有奧運場館,新增場地從設計源頭減少對環境影響,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成為世界上第一座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系統制冰的大道速滑館,碳排放趨近于零;冬奧會全部場館達到綠色建筑標準、常規能源100%使用綠電。冬奧會節能與清潔能源車輛占全部賽時保障車輛的84.9%,為歷屆冬奧會最高。在開幕式上以“不點火”代替“點燃”、以“微火”取代熊熊大火,充分體現低碳環保,可以說這是綠色奧運的新起點。通過使用大量光伏和風能發電、地方捐贈林業碳匯、企業贊助核證碳減排量等方式,圓滿兌現北京冬奧會實現碳中和的承諾,北京冬奧會成為迄今為止第一個“碳中和”的冬奧會。
作為雙奧之城的北京,在空氣質量改善方面創造了特大城市大氣污染治理的世界奇跡。2021年,北京六項主要污染物首次全部達標,細顆粒物濃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相比2017年下降40%,優良天數達到288天,比2017年增加62天,“北京藍”日益成為常態,特別是冬奧會期間的北京空氣質量達到了有PM2.5監測以來最好水平,有幾天的PM2.5濃度甚至出現個位數。
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王金南。2022北京新聞中心供圖
王金南介紹,“十三五”以來,中國的生態環境保護實現了歷史性、轉折性、全面性的跨越。中國生態環境保護正在進入一個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全面開啟了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藍天碧水凈土綠地美麗中國的新征程。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成為常態;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景象明顯增多。與碳中和相關的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連續30年保持“雙增長”,留住了更多鳥語花香、田園風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