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市發改委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就張家口首都“兩區”建設2025年上半年工作進展情況進行發布。張家口作為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肩負著保障首都水資源和生態環境安全的重要使命。今年以來,我市持續深入推進首都“兩區”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生態環境建設成效顯著
水源涵養功能穩固提升。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穩步推進,已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51%。年內計劃實施的85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目前已完成80.3平方公里,完成率達94.4%。爭取到省級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資金2.44億元,大力推進旱作雨養項目。永定河、潮白河累計生態補水1.2億立方米,其中永定河補水完成年度目標的347%,潮白河完成年度目標的64%,永定河補水大幅超出預期。
林草濕地建設精準實施。依托“三北”六期工程,上半年完成營造林38萬畝、退化草原治理8.75萬畝、草原有害生物防治45萬畝,完成總工程量的35%。尚義察汗淖爾濕地項目進展順利,完成生境島植被恢復195畝;尚義縣退化濕地修復項目完成水系連通清淤1.8萬立方米。林草濕地建設有效增強了生態系統穩定性,同步維護了生物多樣性。
環境污染治理持續深化。空氣質量持續改善,通過強化揚塵管控、推進柴油貨車路檢路查、完成16家VOCs低效治理設施提升改造,上半年全市PM2.5平均濃度為17.9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保持京津冀最優水平。水生態環境質量鞏固提升,深化流域治理、入河排污口整治及水源地保護,上半年全市15個監測國省考斷面中,6個斷面水質好于目標要求,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土壤污染整治扎實推進,實施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30處勘察設計獲批復,已完成修復治理431畝;嚴格建設用地土壤監管,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100%。
綠色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體育文化旅游產業蓬勃發展。年內謀劃實施110個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重點項目,豐富旅游產品供給。利用冬奧場館、雪場及周邊資源,舉辦各類賽訓活動135項、文旅活動97項,承接研學活動189批次。冰雪運動“三進”活動開展524批次,參與人數超13萬人次,冰雪運動普及帶動全民健身熱潮。
冰雪產業持續壯大。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北京中索國游索道基地二期項目簽約成功,新雪國滑雪項目、雪如意如意水岸項目落地并投產運營,進一步完善冰雪產業鏈條,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大數據產業布局優化。以懷來縣、張北縣、宣化區三個起步區為基礎,形成“一廊四區多園”布局。秦淮數據、騰訊云、中明科技等頭部企業入駐,為字節跳動、阿里云、美團等互聯網企業提供算力服務,成為環京地區最佳算力承載地之一。
可再生能源產業穩步發展。推進大同-懷來-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洋河22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建設,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成新能源并網裝機4216.9萬千瓦,其中風電2516.55萬千瓦、光伏1700.35萬千瓦,風光開發規模居全國前列。
現代制造業不斷升級。立足懷安汽車產業園,依托吉利汽車張家口分公司、張家口極光灣發動機制造有限公司完善汽車產業鏈條。南山汽車產業基地已落戶企業75家,沃爾沃V216電動車項目投產,年內累計生產整車4.66萬輛,其中新能源電動車1.8萬輛,為工業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綠色農牧業穩步推進。加大優良品種繁育扶持力度,專項支持沽源、張北、尚義、懷安等縣區建設高質量良種繁育基地,提高農牧業良種化水平。推進環京周邊蔬菜生產基地建設,新增第四批基地3家,總數達26家,保障了首都的蔬菜供應。
城鄉融合發展有序推進
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加快。推進城市更新,34個老舊小區改造完成立項,29個完成招投標;籌集保租房729套,完成率78%;老舊管網改造完成133公里,占年度計劃的97%。申報建設省級和美鄉村143個,項目開工率81%;完成農村戶廁改造2302座、村莊生活污水治理195個,城鄉居住環境有效改善。
城鄉服務均等化水平提升。持續深化與北京醫療合作,全市11家省、市屬醫院與北京13家知名醫院建立穩定合作關系,實現市直醫院與北京合作全覆蓋。建成醫養結合機構133家,為老年人提供全面便捷的醫療養老服務。在康保縣、尚義縣、橋東區等7縣區實施義務教育擴容提質工程,部分項目已竣工驗收并投入使用。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國省干線項目完成投資占年度計劃的61.9%,交通網絡進一步完善,運輸效率提升?!八暮棉r村路”開工266公里,完工220公里,完工比例51.2%,農村交通條件改善,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城鄉融合。(記者 郭霞)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