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市全力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及各項重點工作,在大氣質量提升、流域治理、行業創A以及規范執法等方面持續發力,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截至6月22日,全市PM2.5平均濃度降至17.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5%;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達2.394,同比下降15.3%,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位列第三,創歷史同期最佳水平。
藍天保衛戰成果突出。通過強化煙花爆竹禁燃禁放、散煤復燃管控、秸稈火點露天禁燒管控和不利氣象應對等舉措,大氣質量持續提升。完成涿鹿金隅水泥超低排放改造窯尾SCR 有組織改造、15家VOCs低效治理設施提升改造及62家VOCs 治理活性炭更換,淘汰5臺生物質鍋爐,規范治理燒結磚瓦企業。
碧水保衛戰成效斐然。構建“1+3+N”方案體系,多部門聯合對密云水庫和官廳水庫上游展開全面排查整治,完成38個問題整改。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環境狀況評估與基礎信息調查,加快補償資金項目建設。1至5月,除閃電河中橋斷面受特殊因素影響外,全市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和優良率均為100%,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保持動態清零。
凈土保衛戰穩步推進。推進宣鋼集團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邊生產邊管控修復省級試點等多個治理項目。完成67個優先監管地塊管控修復、20個重點建設用地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及135個村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成功解決沽源縣國考地下水點位水質波動難題。1至5月,全市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100%;9個國考點位地下水水質類別Ⅴ類水比例22.2%。
“無廢城市”建設加速推進。累計完成8類396個“無廢細胞”創建,9個項目列入省發改委批復,獲批資金9億元。創新開展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評估,推動兩項省級地方標準編制。自然生態保護成果顯著,在全省率先印發生物多樣性保護文件,康巴諾爾濕地公園獲評我省首批 “生物多樣性體驗地”,完成多項生態監測和項目驗收。
市生態環境部門全力服務綠色發展,聚焦“利民利企利環境” 目標,健全服務機制,制定多項措施提升主動服務能力。妥善處理環境信訪輿情,領導包聯案件全部化解,構建閉環機制,辦理涉環境信訪案件178件,受理率、辦結率均達100%,妥善處置輿情。嚴厲打擊監測數據造假,開展多種檢查。深入開展風險隱患排查,聚焦9個方面,排查發現34個風險點,已化解20個。強化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實行月度調度,開展“回頭看”專項行動,截至目前,督察反饋的97個問題已完成整改80個。(河山新聞記者 王大慶 郭霞 通訊員 郭靜嫻)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