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壩上,張北縣德勝村,一排排二層小樓整齊排列,百畝花海隨風起浪。
9月11日8時30分,村民孫貴英騎著自行車,來到村東頭的德源(張北)食品有限公司。戴上無菌帽、口罩、鞋套,穿上白大褂,孫貴英走進加工車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車間里,一派繁忙。沿著一條條生產線,蔬菜、肉等食材經歷切片、炒制、殺菌等工序,被制成各式各樣的菜品。
“這是我們新開發的多種口味的雜糧‘開口笑’,賣得特別好,現在每天生產近10噸。”公司執行總經理樊文生說。
產業興,鄉村旺。今年,德勝村村企合作打造的食品加工項目順利投產,村里的致富產業又“上新”。
“以前都是去外地打工,現在家門口就有活干,日子過得挺好!”孫貴英開心地說。
2017年1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張北縣小二臺鎮德勝村,強調要把扶貧開發、現代農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實現農民富、農業強、農村美。
牢記總書記的囑托,近年來,德勝村因地制宜探索發展新路徑,蓋起“金窩窩”, 種下“金豆豆”,村里產業越來越多,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9月10日,德勝村村民孫貴英在打掃自家民宿衛生。河北日報記者 史晟全攝
忙碌了一上午,孫貴英邀請記者到自家的民宿看看。
2017年開始,德勝村逐步拆除舊房,統一規劃建設了140套新民居。孫貴英家分到了兩套,她把其中一套騰出來,在村里率先做起了民宿。
“從北京來的幾個游客在這兒住了一周,早上剛走。”二層小樓寬敞明亮,廚房衛浴、各類家電一應俱全。今年夏天,孫貴英家的民宿一直沒閑著,3個月下來,賺了3萬多元。
“以前住土坯房,走風漏氣,冬天尤其難熬,誰能想到這輩子能住上這么干凈又舒心的樓房。”孫貴英笑著說,“我家倆娃娃在外地上班,現在放假回來,在村里一住就不想走。”
北距張北草原音樂節舉辦地20公里,南距草原天路14公里,利用區位優勢,德勝村發展起民宿旅游。
“我們還打造了德勝味原舍、定制田園公社等特色民宿小院,建成了民宿樣本房42套,全村年接待游客5萬多人次,直接收益60多萬元。”村黨支部書記葉潤兵介紹。
從孫貴英的民宿出來,往左一轉,馬鈴薯微型薯種植戶徐海成的家門口,停著他今年添置的紅色新農機。
“播種打藥、收土豆的時候,都靠這‘新伙計’了。”去年徐海成的一個微型薯棚收入2萬多元,今年他又包了6個大棚。
光照充足、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德勝村種植微型薯,有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
立足特色資源精準發力,2017年起,德勝村與北京裕農等企業深度合作,建成300畝馬鈴薯微型薯育種園區、加工園區和280個育種大棚,并完成商標注冊,打通了馬鈴薯的種、產、銷渠道。
小土豆做成了大產業。如今,這項產業每年可為村集體創收100多萬元,年產值超1200萬元。過去的“愁疙瘩”,變成了德勝村發展生態農業的“金豆豆”。
走在干凈整潔的街道上,葉潤兵又跟記者分享了兩個好消息。
“你看,東邊新村統一規劃建設的民居馬上就全封頂了,到年底,又有60多戶村民要搬新家了。”葉潤兵說,他們通過招商引資,今年建了54個冬暖式大棚,計劃種300畝草莓。這樣一來,村民們又多了些就業渠道。
采訪結束時,忙著在民宿整理物品的孫貴英走出來跟記者告別。
院里兩側的花開得正好。“這是什么花?”記者問。
“步步高!”孫貴英開心地說,“跟咱現在的生活一樣,越來越好,幸福日子步步高。”(河北日報記者 孫 青 李艷紅)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