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對于強降水天氣,我市各部門密切關注,嚴格值班值守,加強溝通,積極做好應對工作。為最大限度確保轄區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各級各部門緊盯防汛重點部位,落實落細各項防汛措施,落實人員轉移避險工作。
堅守崗位落實措施 筑牢汛期安全防線
“要繃緊思想之弦,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要確保措施落實到位……”隨著我市進入主汛期,雨水明顯增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認真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緊盯人員聚集區、重要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項目等關鍵部位,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入汛以來,尤其是持續降雨、夜間降雨、短時強降雨等地質災害易發期,每天晚上都有上百人不敢合眼,連瞇一下都是極為幸福的事。”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分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責人說。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者來說,雨下到哪里,預警發到哪里,險情就可能發生在哪里,他們就應該奔赴哪里,生命重于泰山,是一刻都不敢松懈。
連日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工作人員時刻關注降雨落點和降雨情況,組織氣象部門、應急部門和張家口地質災害應急技術分中心加強地質災害風險會商研判,根據雨情及時調整預警級別和預警區域。嚴格落實“叫應”機制,將預警預報信息推送到點、到戶、到人,一旦雨情出現變化,第一時間通知當地政府啟動預案。
同時,持續強化值班值守、強化風險預警、強化巡查監測、強化督導檢查,全力以赴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范應對工作,力保平穩度汛。
應對強降雨天氣 保障水旱災害防御
隨著近期強降雨天氣頻發,市水務局始終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搶大險、救大災”,錨定“人員不傷亡、水庫不垮壩、重要堤防不決口、重要基礎設施不受沖擊”的目標,迅速行動、積極應對,全力以赴投入到防汛工作中。
“我們要求各級各類防汛責任人必須在崗在位,下沉到一線,組織做好各項防范應對工作。”市水務局水旱災害防御科科長郭鳳祥說。連日來,各級水利部門持續深入一線,進一步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隱患排查,緊盯全市水庫、主要河道、山洪災害防治縣區的威脅區以及在建工程等重點部位和區域,及時發現并整改問題,消除安全隱患。
在防汛指揮部的大屏幕上,各種數據不斷滾動更新,值班人員緊張有序地忙碌著。
“雨情就是命令。我們密切關注雨情變化,加強與氣象、水文、水利、應急等部門的會商研判,聯合發布山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并利用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及時發布實時轉移預警信息,確保受威脅區域群眾的安全。”郭鳳祥說。
與此同時,水利部門還加強了值班值守,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在崗帶班、24小時值班和信息報送制度,確保一旦出現險情能第一時間上報并得到妥善處理。
緊盯防汛排澇 持續跟進監督
隨著汛期的來臨,為了保障城區安全度汛,市住建局認真貫徹落實防汛工作“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方針,重點突出“以防為主、防重于搶”的實效性,嚴格實行防汛責任制,做好充足的防汛物資準備,抓緊排查薄弱環節,落實積極有效的工作措施,全面進入防汛實戰狀態,確保城市一方平安。
“我們組織開展了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大整治,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基坑分部工程70個,檢查率100%,累計排查問題隱患70條,整改率100%。”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局按照“汛期不過、排查不停、整改不止”的要求和“逐企業、逐項目、逐基坑”標準,對在建房屋市政工程開展精準排查整治。同時,為進一步提高在建項目防汛搶險應急能力,該局開展建筑施工領域防汛應急演練現場觀摩會,現場各隊伍根據事先制定的應急預案,迅速行動,緊密配合,展示了高超的搶險救援技能。各在建項目強化應急準備、備足防排水機械、物資和器材,將潛水泵、沙袋等應急搶險物資儲備充足,以備啟用。
緊盯防汛重點 “保衛”河流水庫安全
確保河流水庫安全度汛,是防汛的重點環節。涿鹿縣域內有桑干河、洋河等多條河流以及5座小型水庫,主汛期以來,該縣全面強化河長制,嚴格落實水庫大壩安全責任制,確保小型水庫防汛行政、技術、巡查“三個責任人”、24小時值班值守、巡查巡護等人員和制度全部落實到位。
“除3座長期空庫運行的水庫外,古城水庫汛限水位47米,西安水庫汛限水位54米,當水位達限位值時,我們立即啟動轉移程序,將群眾轉移至安全地區。”涿鹿縣防汛抗旱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縣健全三級包聯責任體系,根據氣象水文預警信息,加強分析研判,制定完善防汛應急處置方案,當水庫水位和河流過流量達到一定量級時,立即啟動應急處置程序,全力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水利設施安全運轉。
受到山區、河谷等地形條件影響,涿鹿縣遭遇連續強降雨時發生山洪災害的風險較高。為此,該縣嚴格落實《河北省防汛避險人員轉移條例》,針對全縣284個易發山洪災害村,該縣根據山洪災害預警平臺數據,結合各村實際降雨預警值,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發布預警轉移命令,提前轉移受威脅群眾,做到應轉盡轉、應轉必轉、應轉早轉。截至目前,該縣已轉移安置6637人。
扛穩扛牢防汛責任 全力做好群眾轉移
7月21日傍晚,沽源縣大二號回族鄉遭遇強降水,該鄉執法隊隊員化身應急救援隊,第一時間沖到了前線。基于平時的防汛演練和部署,救援隊分工明確,行動迅速,轉移群眾、搶運物資、加固堤防、封堵決口,看不見他們走路,全程都在奔跑。隊員趙慧儒在轉移被困群眾時,手腕扭傷,大雨中疼出一頭汗,他絲毫沒有理會,甩了甩手,又轉身背出行動不便的老太太。同時,鄉北邊的荷蘭豆種植地里,也在進行著緊張的救援,隊員張建斌和郝杰發現了被困在地邊工棚里的21名工人。情況緊急,顧不得其他,張建斌讓鏟車將他送進棚里,郝杰外邊接應,以最快的速度將21人救到安全地帶。夜里12點多,所有群眾都被安全轉移并妥善安置,參與救援的鄉村干部終于能稍微停下來喝一口水的時候,執法隊的“戰士們”又出去檢查是否有遺漏人員。直到早上5點多確認全部人員都安全了,他們才回到鄉里稍做休整。
在沽源的各個鄉鎮,一支支像大二號回族鄉執法隊一樣訓練有素的防汛隊伍始終堅守在一線,截至目前,該縣共出動450人、發布預警信息5000余條,排查隱患點176個,守護百姓平安。
(記者 張琪 王松 王棣 王映華)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