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作為張家口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牽頭部門,市農業農村局主要負責統籌各級各部門牢牢守住兩條底線,即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扎實做好三項重點,即扎實有序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堅持一個加強,即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全面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近幾年,全市農業農村系統精準把握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總體要求,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統籌推進、重點突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農業農村發展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但相比先進地區,仍存在一些問題差距。一是鄉村振興產業基礎夯得不實。全市產業幫扶覆蓋率低于全省4個百分點,產業帶動能力偏弱。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為0.56:1(全省2.05:1),農產品附加值不高。二是鄉村振興環境治理標準不高。到2025年,全省創建生態宜居美麗鄉村1萬個,我市受基礎條件約束,目標創建500個,遠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鄉村振興內生動力激發不夠。全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仍有28個村沒有完成,改革工作不徹底。全市村集體經濟收入中經營收入和投資收益僅占8.8%、6.8%,農村集體收入50萬元以上的富裕村146個,占比3.5%,體量較小。
知不足而求索,明優勢而圖強。針對問題和差距,我們精準對標全國同行業同領域先進經驗做法,圍繞產業發展、鄉村建設、農村改革等重點領域深入開展解放思想大調研,找準差距短板、創新工作思路、探索有效路徑。下一步,我們將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以“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為引領,以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統籌做好綠色農牧產業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領域改革等重點工作,加快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
糧食生產穩面積提產能。一是堅決完成糧食生產任務。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糧食年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190萬噸以上,2022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707.8萬畝,超出省定任務19.3萬畝。二是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2022年計劃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33.23萬畝,同步實施高效節水灌溉任務12.73萬畝,到2025年,計劃建成高標準農田182萬畝,發展高效節水灌溉31萬畝。三是提升農機裝備水平。加快推廣發展“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等農機服務新模式,全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7%以上。
產業發展穩基礎提效益。一是加快優化產業布局。圍繞壩上生態農業踐行區、北方農牧交錯樣板區、環首都智慧農業先行區和城郊都市農業突破區產業功能布局,重點培育特色雜糧、馬鈴薯、精品蔬菜、優質葡萄、道地中藥材、食用菌、高端乳品、草原畜牧業、優質生豬、肉雞蛋雞10個特色優勢產業集群。二是加快推進種業振興。全面啟動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種業創新攻關、種業企業扶優、種業基地提升、種業市場凈化“五大行動”,啟動建設張家口國家夏繁基地,支持張家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宣化國家級現代種業產業園區等平臺建設,持續打造以雜交谷子、馬鈴薯、燕麥等為主導的國內一流種業基地,2022年全市布局3個特色種業集群和9個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三是夯實產業項目支撐。堅持“投資至上,項目為王”理念,以穩產保供、挖潛擴能、提質增效為著力點,圍繞現代農業農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推動規模種養、精深加工、中央廚房、商貿物流等龍頭型、基地型重點項目落地見效,2022年重點實施康保智能生態奶牛牧場、萬全農投農產品產業園等億元以上項目50個,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由2021年的1%增長到5%。按照“一業主導、多元發展”思路,精準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業鏈頭部企業及上下游配套企業,2022年簽約引資額不低于120億元。四是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實施龍頭企業培引工程,采用梯級培引、逐級提升方式,市級向省級培優、省級向國家級培強、國家級向上市企業培尖,最終發展成為國內有較強影響力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十四五”期間,每個縣區每年培育2-3個企業實現升級,引進1-2個市域外達到市級重點龍頭企業認定標準的農業企業。五是推進產業融合發展。聚焦農業產業向廣向深發展,聚力打造農業全產業鏈,重點培育察北農產品、塞北乳業、陽原泥河灣雜糧、張北馬鈴薯、懷來果蔬等10個產值超10億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集群。實施鄉村旅游提升計劃,重點打造“大好河山張家口”草原生態、康樂休閑、親子假日等6大主題20條以農業、農村、農事為特色的高品質休閑觀光線路,大力發展教育研學、民俗體驗、生態休閑、鄉村旅居等“農+文+旅”新業態。
鄉村建設穩步伐提質量。一是科學把握鄉村建設時度效。落實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的要求,堅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農民參與,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求好不求快。立足村莊現有基礎開展鄉村建設,不盲目拆舊村、建新村,不超越發展階段搞大融資、大開發、大建設,避免無效投入造成浪費。二是接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統籌抓好農村廁所改造、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黑臭水體治理、生活垃圾無害化治理、建筑垃圾集中分類處理、村容村貌環境整治、綠化亮化、村莊風貌改造提升、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管護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十項任務”。重點從農民實際需求出發推進農村改廁,注重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具備條件的地方推廣水沖衛生廁所,不具備條件的可建設衛生旱廁,做好后續管護機制建設,提升群眾滿意度。三是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減少地下水開采,壩上地區在鞏固地下水采補平衡的基礎上,2022年擴大青貯玉米等耐旱作物種植面積5萬畝。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主要農作物化肥利用率達到41%,統防統治覆蓋率、綠色防控覆蓋率均達到50%以上,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1%,秸稈綜合利用率、農膜回收率分別保持在97%、90%以上。四是強化示范創建。綜合考慮區域特點、資源狀況、基礎條件等實際,2022年重點創建一批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示范鄉(鎮)和示范村。啟動崇禮東溝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按照“三環(環冬奧賽區、環首都、環主城區)四帶(京張高鐵高速沿線、京禮高速沿線、長城文化、洋河生態走廊)三片(草原天路、懷涿赤溫泉葡萄康養、蔚陽涿民俗文化)”總體布局,高標準打造97個美麗鄉村。
農民收入穩勢頭提后勁。一是持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綜合管理平臺建設,探索建立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服務體系,做好蔚縣國家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規范化建設試點工作。穩慎推進康保縣省級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探索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宅有效利用途徑。二是充分拓展運用改革成果。大膽探索集體經濟的組織形式,在現有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基礎上,探索成立以鄉鎮為牽頭、以村級為主體的鄉鎮股份合作經濟總社,推動集體經濟向“產業聯合抱團發展,資金聯動互助發展,經營聯抓高質量發展,資源聯管統籌發展”。聚焦農村土地利用率和經濟效益不高等問題,積極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工作,力爭到2022年底,全市土地流轉面積達到460萬畝。三是培育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堅持分類實施、分步推進、分級落實、因地制宜原則,按照扶持提升薄弱村、發展壯大一般村、鞏固提高中等村、做大做強富強村的工作思路,大力實施產業培強、資產盤活、結對幫扶、“頭雁”選培、模式創新“五大工程”,推動農村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到2022年底,在全部消除集體收入5萬元以下“困難村”的基礎上,10萬元以上行政村達到50%以上,全市重點打造100個不同類型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富強村”和10個“示范鄉鎮”。
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新篇章已經掀開,我們一定擼起袖子加油干,凝心聚力抓落實,以更大的氣魄、更強的舉措、更實的作風,奮力繪就張家口鄉村振興壯美畫卷,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作者: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 王思周)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