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三叉神經痛是一種臨床常見的顱神經疾病,其人群患病率為182人/10萬,最新調查數據顯示,三叉神經痛正趨向年輕化,人群患病率不斷上升,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工作和社交,也增加了醫療支出。本期中,張家口市第二醫院神經內科住院醫師孫曉旭,為您詳解三叉神經痛及日常和術后護理。
——張家口市第二醫院神經內科骨干醫生解析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定義】
孫曉旭介紹,三叉神經痛是一種單側的神經功能障礙,特點是短暫的電擊樣疼痛,突發突止,僅局限于三叉神經1支或多支分布的區域。疼痛常由洗漱、剃須、吸煙、說話和/或刷牙(觸發因素)等誘發,且常自發出現。鼻唇溝和/或下頜周圍的區域可能特別容易遭受劇痛(觸發點)。疼痛間歇期的時間變異很大。
【三叉神經痛病因】
孫曉旭表示,三叉神經痛可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兩種。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多數認為病變在三叉神經半月節及其感覺神經根內,也可能與血管壓迫、巖骨部位的骨質畸形等因素導致對神經的機械性壓迫、牽拉及營養代謝障礙有關。
繼發性三叉神經痛又稱癥狀性三叉神經痛,常為某一疾病的臨床癥狀之一,由小腦腦橋角及其鄰近部位的腫瘤、炎癥、外傷以及三叉神經分支部位的病變所引起。
【三叉神經痛臨床表現】
孫曉旭從三叉神經痛的分類入手,總結出該病癥的臨床表現。
原發性三叉神經痛臨床表現
臨床上將找不到確切病因的三叉神經痛稱為“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類型。表現為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內的反復發作的短暫性劇烈疼痛,呈電擊樣、刀割樣和撕裂樣劇痛,突發突止。每次疼痛持續數秒至數十秒,間歇期完全正常。疼痛發作常由說話、咀嚼、刷牙和洗臉等面部隨意運動或觸摸面部某一區域(如上唇、鼻翼、眶上孔、眶下孔和口腔牙齦等處)而被誘發,這些敏感區稱為“扳機點”。為避免發作,患者常不敢吃飯、洗臉,面容憔悴、情緒抑郁。發作嚴重時可伴有同側面肌抽搐、面部潮紅、流淚和流涎,又稱痛性抽搐。多見于40歲以上的患者。
繼發性三叉神經痛臨床表現
繼發性三叉神經痛,與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不同點是,疼痛發作時間通常較長,或為持續性疼痛、發作性加重,多無“扳機點”。體檢可見三叉神經支配區內的感覺減退、消失或過敏,部分患者出現角膜反射遲鈍、咀嚼肌無力和萎縮。經 CT、MRI檢查可明確診斷。
【三叉神經痛患者日常護理及注意事項】
臨床數據表明,三叉神經痛患者常表現出心情焦慮、煩躁易怒。大多數患者精神活動處于抑制狀態,情緒低落、悲觀失望、不能忍受其痛苦,甚至有患者產生輕生的想法。長時間的抑郁可以使得三叉神經痛患者變得表情冷漠,對外界變化反應遲鈍等。
急性或者長時間的三叉神經痛容易引起機體神經內分泌、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及消化系統等一系列生理活動的變化。三叉神經痛會使患者中樞神經系統處于興奮狀態,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表現為糖原分解作用加強,加之很多三叉神經痛患者輕易不敢進食,患者機體多呈現出負氮平衡狀態。
三叉神經痛對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同樣三叉神經痛的護理也是不可少的。那么,生活中怎樣做才能更好的護理三叉神經痛?孫曉旭提出以下建議。
1、由于三叉神經痛患者因害怕誘發疼痛而常常不敢進食、喝水、漱口、刷牙、洗臉等,這樣很容易導致患者面部衛生出現問題,造成交叉性感染。因此,患者應保持面部皮膚尤其是患處皮膚干凈、口腔衛生,防止病毒感染現象的發生。
2、三叉神經痛患者在夏季不能用電風扇、空調等直吹頭部、面部,避免受涼和感冒,減少病毒的入侵。
3、對于疼痛劇烈、發作間歇期頻繁、入睡困難的患者可以給予鎮痛處理,減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4、飲食清淡,保證機體營養,避免食用粗糙、干硬、辛辣食物。
5、心理疏導,因為咀嚼、哈欠、講話等都有可能誘發疼痛,導致患者輕易不敢做這些動作,并且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
家屬或者護理人員應及時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和支持。
【三叉神經痛術后保養】
根據患者情況,很可能會采取手術治療,手術后暫時會出現一些并發癥,那么微血管減壓術并發癥如何護理?孫曉旭提出了以下保養意見。
1、低顱壓性頭痛:由于術中長時間暴露手術部位,釋放大量腦脊液,加上麻醉藥的刺激及術后顱內滲血,可致腦脊液分泌減少,造成低顱壓。患者在術后第2天出現頭痛,持續時間為1周左右,予頭低腳高位,囑其多飲淡鹽水,食用偏咸的食物。同時加強生活護理,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咳嗽等誘發顱內壓增高的因素。患者經上述護理后2周自愈,出院后經隨訪無復發。
2、暫時性面癱:顯微血管減壓手術中,面神經的損傷往往和手術過程中的直接損傷及過度牽拉有關聯。發生面癱,出現于術后,屬于輕度面癱。護理人員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告知其面癱一般能自主恢復。有患者因面癱致眼瞼不能閉合,予金霉素眼藥膏外涂,凡士林紗布覆蓋面癱側眼睛,睡眠時用紗布覆蓋,以保護角膜,預防角膜炎的發生,周后眼瞼能閉合。在癱瘓的面肌上做環形按摩,每天3~4次,每次15min—20min,以促進血液循環,當神經功能開始恢復時,鼓勵患者練習張口、鼓腮、吹氣球等功能鍛煉,預防肌肉萎縮。飲食要冷熱適宜,盡量在健側進食,且進食時細嚼慢咽,防止咬傷,預防潰瘍發生,每次進食后要漱口,避免食物殘渣滯留在面癱側口腔。
3、聽力問題:聽力障礙是微血管減壓術后較常見的并發癥,主要表現為同側聽力減退。其發生原因為術中損傷了聽神經或聽神經滋養血管,其中較主要的損傷原因為術中長時間牽拉,造成聽神經較長時間處于高張力狀態而致損傷。出現聽力下降,于術后第5天出現,護理人員耐心地向患者解釋出現聽力下降的原因,安慰患者,消除其緊張心理。平時在患者健側耳朵講話,避免大聲叫喊。隨訪半年,患者在6個月左右聽力恢復。
( 武雅楠 李清龍)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