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新聞網訊:健康驛站建設是一項民生工程,也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完善城市功能和補齊醫療救治能力短板的重要舉措。為進一步筑牢疫情防控硬件基礎,防止疫情發生后隔離房間不能滿足 “重點人員應隔盡隔”的要求,我市全力落實健康驛站 (大型隔離點)建設工作,以最快的速度、最嚴的標準、最周到的服務打造出一座座守在病毒與健康之間的 “驛站”。
圖為橋西區健康驛站“康怡園”
40余天時間
25家“驛站”拔地而起
4月9日工人進場施工,4月19日主體建筑完工,4月30日三區兩通道全部完工、順利交付……5月2日,不到30天的時間,總建筑面積11556平方米、共計506個隔離房間的橋東區東惠健康驛站就正式投入使用。而這僅僅是我市17個縣區健康驛站建設工作的一個縮影。
根據相關文件要求, 我市于4月2日制定了 《張家口市健康驛站建設方案》 (下簡稱 《方案》),相關建設工作也在全市各縣區有續展開。按照“每萬人不低于40間隔離房間” 的要求,我市應儲備隔離房間為16476間;按照 “以應儲備隔離房間數1/3的房間數建設健康驛站”的標準,我市需建設健康驛站的房間數為5492間。結合我市實際情況, 《方案》中制定了我市 “30萬人以上縣區建設不低于1000間隔離房間的健康驛站,20—30萬人口的縣區建設不低于500間隔離房間的健康驛站,20萬人以下的縣區建設不低于300間隔離房間的健康驛站 (察北、塞北管理區除外)”的實施標準,全市17個縣區共新建、改建健康驛站25家, 擬建設房間數10097間。截至5月18日,已完成新建、改建房間7177間。
橋東區健康驛站方艙內景
嚴格的隔離標準
守護群眾健康
一座嶄新的、占地80畝的專業化集中隔離點,在動用了700多名工人和40多臺大型機械設備24小時加緊建設的前提下,東惠健康驛站主體建成僅用了11個日夜,這樣 “速度與激情”的答卷能得多少分?
“這些監控完全覆蓋了驛站內的全部區域,做到24小時監控無死角。地上標出的線條分別是不同人員的專用通道,每條通道都不交叉……” 在東惠健康驛站的監控室,橋東區衛健局二級主任科員申永清指著墻面上一百多個顯示屏,詳細地介紹了驛站的建設、運行和管理情況,每一條標準都清晰明了,每一項流程都嚴格遵守防疫和隔離標準。 而這種嚴格的標準,并非 “獨此一家”。
生活區、 醫學觀察區、 物資保障供應區 “三區” 之間應有嚴格分界,需采取物理隔斷方式進行隔離, 并設置明顯標識; “兩通道”應包括工作人員通道和隔離人員通道, 且兩通道不能交叉,并設置明顯標識; 在觀察點設置醫療廢棄物暫存點, 由專人管理,有明確警示標識,并按規定, 每日及時清運……
全市所有新建和改建的健康驛站,均在 “必答題”上將 “滿分” 作為了硬性標準,部分縣區還結合實際作出了 “附加題”—— “我們為送餐人員開辟了一條專用通道,將原本的 ‘雙通道’改成了 ‘三通道’。”申永清說。
橋西區健康驛站方艙內景
完善的服務
營造溫馨生活環境
最初走進橋西區健康驛站 “康怡園” 的時候, 很難將這里與 “隔離”二字聯系起來。園內各分區間的物理隔離以綠化隔離為主,按照 “高低錯落、 疏密有致” 以及 “綠化、 美化、香化、彩化”的設計要求高標準推進,整體綠化面積達3萬平米,累計種植蘋果樹、海棠等喬木9000余株,花灌木7.8萬余叢, 沙地柏、 萱草、 石竹子等50余萬株,在初夏的陽光中真正一片綠意盎然。還人性化地設置了日常生活所需的各類設施設備, 按照“花園式、果園式”綠化要求,進一步做好環境優化美化工作,給人以舒適、舒心、安心的感覺。
為了更好地服務隔離人員, 全市所有健康驛站均在隔離房間配有WIFI、 電視、 空調以及空氣消毒機,部分還配備了簡單的體育設施。驛站內有醫務人員24小時值守,不僅定期開展隔離人員的信息排查、健康監測、癥狀監測、體溫監測及核酸采集工作,還借助驛站開通的 “健康服務熱線”隨時提供心理輔導、健康咨詢及疾病診療等服務。部分有條件的縣區還在健康驛站外就近建設核酸檢測實驗室,在滿足轄區自主檢測要求、 做到全員檢測全覆蓋的同時,還極大地方便了健康驛站內隔離人員的檢測需求。 這些細致而周到的服務,在嚴格執行隔離標準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接近了“隔離”與 “生活”的距離、緩解了隔離人員緊張情緒。(記者 劉柱 攝影 馬佳琦 通訊員 武大勝 高陽)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