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異常子宮出血之前,我們先來明確一下正常月經的標準。正常的月經周期通常在21-35天之間,平均28天。經期持續時間一般為2-8天,月經量大約在20-60毫升。月經血的顏色通常是暗紅色,除了血液,還包含子宮內膜碎片、宮頸黏液及脫落的陰道上皮細胞。正常的月經周期和月經量,是女性生殖系統健康的重要標志,一旦這些指標出現異常,就可能提示身體出現了問題。
哪些情況屬于異常子宮出血?
異常子宮出血,是指與正常月經的周期頻率、規律性、經期長度、經期出血量中的任何一項不符、源自子宮腔的異常出血。它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有的是月經頻繁,不到21天就來一次;有的是月經周期延長,超過35天;還有月經量過多或過少,甚至出現非經期的陰道出血。
異常子宮出血的原因有哪些?
異常子宮出血的病因非常復雜,涉及多個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內分泌失調:
女性的內分泌系統就像一個精密的儀器,下丘腦-垂體-卵巢軸(HPO軸)通過分泌各種激素來調節月經周期。一旦這個調節系統出現紊亂,比如長期精神壓力大、情緒波動、生活不規律、過度節食或肥胖等,都可能影響激素的正常分泌,導致月經失調,出現異常子宮出血。例如,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由于卵巢功能異常,雄激素水平升高,常常會出現月經稀發、閉經或不規則子宮出血。
器質性病變: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由子宮平滑肌組織增生而成。肌瘤可能會影響子宮的收縮,導致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如果肌瘤生長在黏膜下,還可能引起不規則出血。
子宮內膜息肉是子宮局部內膜過度生長所致,表現為突出于子宮腔內的單個或多個光滑腫物,蒂長短不一。它會導致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或不規則陰道流血。
子宮腺肌病主要由子宮肌層內的異位內膜腺體充血、周期性出血導致的。患者往往會出現進行性加重的痛經,同時伴有月經量增多和經期延長。
子宮內膜癌是一種嚴重的婦科惡性腫瘤,多發生于圍絕經期和絕經后的女性。早期癥狀可能不明顯,隨著病情發展,會出現異常子宮出血,多為絕經后陰道流血,量一般不多;尚未絕經者可表現為月經紊亂、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等。
全身性疾病:
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導致異常子宮出血,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白血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等。這些疾病會影響身體的凝血功能或激素代謝,從而引發子宮出血異常。
醫源性因素:
放置宮內節育器、服用緊急避孕藥或其他激素類藥物等,也可能引起異常子宮出血。比如,宮內節育器可能會刺激子宮內膜,導致少量不規則出血;緊急避孕藥可能會打亂體內的激素平衡,引起撤退性出血。
子宮內膜癌與異常子宮出血
子宮內膜癌是異常子宮出血背后可能隱藏的一顆“定時炸彈”,需要高度警惕。正如前面所說,異常子宮出血是子宮內膜癌的常見癥狀之一,長期的雌激素刺激,肥胖、高血壓、糖尿病、不孕不育、晚絕經等,這些因素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發病風險,因此,有異常出血,尤其是絕經后陰道流血,一定要及時就醫,排除子宮內膜癌的可能。
如何應對異常子宮出血?
如果出現了異常子宮出血,不要驚慌,要及時采取正確的措施:
及時就醫:一旦發現月經異常或出現不明原因的陰道出血,應盡快到正規醫院的婦科就診。醫生會詳細詢問病史,進行全面的婦科檢查,包括B超、宮腔鏡、血液檢查等,以明確病因。
配合治療:根據醫生的診斷結果,積極配合治療。如果是內分泌失調引起的,可能需要調整生活方式,改善作息和飲食習慣,必要時服用藥物調節激素水平;如果是器質性病變導致的,可能需要手術治療或其他相應的治療方法。在治療過程中,要嚴格按照醫囑服藥或進行復查,不要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
日常護理:在治療期間,要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外陰清潔,避免性生活和盆浴,防止感染。同時,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加強營養,多吃富含鐵、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食物,以增強身體抵抗力,促進身體恢復。
關愛自己的身體,從關注月經開始。異常子宮出血是一種常見的婦科問題,雖然病因復雜,但只要提高警惕,及時發現并采取正確的治療措施,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療。
同時,預防異常子宮出血也非常重要。女性朋友們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規律作息、合理飲食、適量運動、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壓力過大。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尤其是年齡超過35歲、有異常子宮出血病史、存在子宮內膜癌高危因素的女性,更要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婦科檢查,包括婦科超聲、宮頸涂片、HPV檢測等,以便早期發現問題,及時治療。 (曹曉燕 屈海洋)
趙娜,市第一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從事婦產科工作十余年,對婦科常見病及惡性腫瘤的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宮腔鏡下診療及手術。多次獲得“優秀個人”及“優秀黨員”等光榮稱號,深受患者好評。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