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是由于缺鐵引起的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貧血程度這樣判斷:
貧血的國內標準即男性血紅蛋白濃度<120 g/L,非妊娠女性<110g/L,妊娠女性<100g/L;輕度:血紅蛋白低于正常血紅蛋白下限值至90g/L;中度:血紅蛋白60~89g/L;重度:血紅蛋白30~59g/L;極重度:<30 g/L。
缺鐵性貧血對人體的傷害主要有以下幾點:
輕度的缺鐵性貧血不會引起并發癥,但如果不及時治療,貧血會加重并導致嚴重的并發癥,包括:
心臟問題:缺鐵性貧血可能導致心跳加快甚至心力衰竭;孕期對胎兒的影響:可能導致早產和低體重嬰兒風險升高;生長發育問題:在嬰兒和兒童期,嚴重的缺鐵性貧血會導致生長發育遲緩。此外,缺鐵性貧血還與感染風險增加有關。
缺鐵性貧血的病因
缺鐵性貧血的原因鐵需求增加:嬰幼兒、學齡前兒童、青少年、妊娠期婦女尤其是中晚期,分娩失血、哺乳期女性。
鐵攝入減少:營養不良、節食、飲食結構不合理(如素食者),大量攝入濃茶、咖啡,口服鈣劑。
鐵吸收減少:萎縮性胃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小腸切除術后、長期使用質子泵抑制劑等。
慢性失血:胃腸道良惡性疾病、寄生蟲感染、痔、子宮肌瘤/腺肌癥,使用宮內節育器,長期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藥物或非甾體抗炎藥、糖皮質激素,慢性出血性疾病等。
治療原則及飲食指導
治療病因。首選口服鐵劑,如琥珀酸亞鐵、硫酸亞鐵、富馬酸鐵、葡萄糖酸鐵等,按醫生囑咐服藥。貧血糾正后需至少繼續口服3個月左右以補足儲存鐵。多攝入富含鐵的食物如動物血、動物肝臟、腎、舌,鴨肫、烏賊、海蜇、蝦米、蛋黃等動物性食品;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新鮮綠葉蔬菜和水果,以促進腸道內鐵的吸收。口服鐵劑期間,不要飲濃茶、咖啡等以免影響鐵的吸收。
缺鐵性貧血的預防
孕婦:應加強營養,攝入富含鐵的食物。從妊娠第3個月開始,按元素鐵60 mg/d口服補鐵,必要時可延續至產后。
早產、低出生體重兒應從4周齡開始補鐵,劑量為每日2 mg/kg元素鐵,直至一周歲。
足月兒、純母乳喂養或以母乳喂養為主的足月兒從4月齡開始補鐵,劑量為每日每公斤體重1mg元素鐵。
注意事項
餐間服用鐵劑,可緩解胃腸道副作用。
同時口服維生素C以促進鐵吸收。
遵從醫囑,按時服藥及檢查。貧血不可怕,正確應對是關鍵。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