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是“世界騎行日”,騎行曾是我國無數家庭的主要出行方式,眼下人們熱衷于用它來鍛煉、休閑。騎行是一項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運動,不受年齡性別的限制,與步行和跑步等其他活動相比,它對關節的影響較小。騎行還可以提高中樞神經系統對肌肉骨骼系統的調控能力,預防大腦功能的衰退,有效鍛煉心肺功能,鍛煉四肢肌肉力量,甚至能使中風患者在改善運動控制、重新獲得獨立性方面做得更好。下面小編就為廣大騎友梳理一下如何正確騎行,在騎行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騎行運動并非簡單地一踩就走,自行車騎行姿勢還是很講究的。正確的騎行姿勢可以最大限度的節省體力,防止身體受到傷害。什么是正確的騎行呢?即注意正確的騎姿,將肌肉勞損和關節損傷的概率降到最低。遵循“騎車黃金三角配重原則”:騎行過程中,將身體重心置于車把、車座及腳踏板組成的三角形中,合理將體重分配在三個支撐點上,減輕腰部壓力。騎行過程中頸椎自然挺直,不要彎曲太低也不能太挺,眼睛能自然平視前方就是頸椎正確的位置。脊柱稍向前傾而筆直,兩臂伸直,腹部收緊,雙腿稍向內扣。騎行的過程中,要合理地運用好包括股四頭肌,股二頭肌,臀大肌,腰肌等黃金肌肉群,這樣即使是長時間騎行也會變得輕松。
在掌握了正確的騎行姿勢之后還需要注意騎行安全,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不逆行,騎行前不要飲酒。騎行時不要接聽撥打手機、看手機,如有必要,要在安全地帶停下車來再使用手機。騎行過程中一定要佩戴頭盔,避免高速騎行,自行車輪胎窄,平衡能力完全來自車手的駕馭,速度越快,對騎手的能力要求越高,尤其在下坡、過彎及路面濕滑時,越快越容易失控,導致嚴重損傷。盡管騎手戴有頭盔等護具,但高速摔倒時輕則導致骨折,重則可能因頸椎折斷或“揮鞭樣”損傷,導致截癱甚至死亡。撞擊到主干路面,可能發生心臟等重要器官損傷,主動脈破裂大出血等,危及生命。戴頭盔可以將與騎行相關的頭部傷害減少48%,致命傷害減少34%。在山地等顛簸路面騎行過程中,如果出現頭痛、嘔吐,甚至導致摔倒的情況,就地臥倒休息,初步評估傷情后等待救援。同時還要定期給自行車鏈條上油,輪胎補氣,定期緊固螺絲,不要讓自行車暴曬或淋雨,定期更換剎車皮等耗材。 (賈新生)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