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媒體接待站⑧| 小山城變“國際張”:張家口,真的變了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布時間:2022-02-07 21:53:46
6年后,當武艷紅再次站在古老的大境門長城前,面對歡呼的人群,和同伴們跳起動感的舞蹈,揮動起手中的紅綢子,激動得差點哭出來。
2月4日晚,張家口市民眾在大境門廣場組織了一場熱鬧的“感恩奮進·同心筑夢——北京2022年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群眾文化聯歡活動”,為當晚開幕的北京冬奧會加油助威。張家口戲曲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武艷紅就是活動編創人員之一。
張家口賽區是北京冬奧會雪上項目主要舉辦地之一,賽時將產生51枚金牌,占北京冬奧會金牌總數近一半。
2015年7月31日傍晚,當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宣布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城市是北京的那一刻,守在大境門廣場等待消息的民眾中就有武艷紅,那時她落淚了。
“北京聯合張家口申冬奧以前,人們只知道湖南的張家界,卻不知道河北的張家口,現在全國人民都知道張家口了。”武艷紅至今仍清晰地記得申冬奧成功后那一晚的焰火和人們的歡呼、吶喊,“就好像幸福突然‘砸’到頭上那種感覺”。
曾寂寂無名的張家口一夜之間站到國際舞臺。長年在北京工作的宋志海經歷過北京夏奧會,如今在“老家門口”又迎來北京冬奧會。4日晚,宋志海特意帶著妻子、孩子從張家口市懷安縣趕到大境門觀看演出,臉上帶著笑,陶醉于現場的歡樂氛圍中。
北京冬奧會籌辦6年多來,宋志海感受最深的就是北京與張家口之間的交通更便利了。2019年,北京至張家口高速鐵路開通運營。張家口至北京最快運行時間由3小時7分縮至47分鐘。他特意買了第一趟開往張家口的高鐵票,體驗這“飛一般”的回家速度。
交通的便利帶來京津冀地區游客的大幅增長,冬奧會溢出效應在這里得到極大釋放。
地處蒙古高原與華北平原過渡地帶,張家口地區冬季風大、寒冷、雪期長。“曾經,說到張家口,人們的印象就是冰天雪地刮大風。”民營企業家、張家口市工商聯副主席張文瑞說,十幾年前張家口從事酒店行業的企業很少,規模也很小,如今崇禮四星級以上的酒店就有20多家。
今年1月26日舉行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線上主題集體采訪”中,張家口市副市長劉海峰介紹說,“冬奧紅利”惠及張家口賽區及周邊民眾。據不完全統計,崇禮目前每5人中就有1人從事冰雪相關工作,超3萬人直接或間接進入冰雪產業和旅游行業,端上“雪飯碗”。
“冰天雪地刮大風”成了張家口的重要資源優勢。
“冰天雪地”為冰雪產業發展奠定重要基礎。《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報告集(2022)》顯示,截至2020年底,張家口建成冰場、雪場29個。在北京冬奧會帶動下,張家口冰雪經濟和綠色產業拉動就業、助力脫貧,12個貧困縣區、1970個貧困村、93.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曾經,“張北一場風,從春刮到冬”;而今,“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張北可再生能源示范項目,將風轉化為清潔電力,并入冀北電網,再輸向北京冬奧會3大賽區,點亮了一座座奧運場館,也點亮了北京的萬家燈火。
當冬奧遇上春節,樸實的張家口人像在家里辦喜事一樣,將每條街道都布置了紅燈籠、雪花燈,家家戶戶的窗前也掛起了彩燈。夜幕降臨,流光溢彩,相映成趣。
“高鐵時代”“冰雪之夢”“綠色之夢”……4日晚在大境門廣場的聯歡活動中,武艷紅和同伴們將張家口的變化展現在他們表演的一個個歌舞節目中。
“無論是城市環境,還是人們的精神面貌,都有突飛猛進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朋友來到我們這里做客。”武艷紅說,從小山城變為“國際張”,“我的家鄉,真的變了”。
[責任編輯:戴美超]相關閱讀:
-
無相關信息